递上一杯热水打开旅客心结
付玉婷(右一)为“三八组”的新一代小花们加油打气,今年的除夕夜她们为乘客们准备了很多精彩的节目。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薛雪摄
今年春节,“三八组”第48代车长张宗玉带领这支平均年龄只有22岁的英雄班组乘务员们将在列车上度过除夕夜,她们中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经历春运,第一次离开父母、亲人,在列车上过年。
昨日,辽沈晚报记者见到了这些可爱的90后女孩,一身列车员制服把姑娘们装扮得更加成熟、干练。
这些刚刚上岗不久的女孩们对“三八组”的历史充满了敬意和钦佩,她们都是精挑细选的优秀高职学员。
递上一杯热水
打开旅客心结
付玉婷是三八班组的车长之一,今年27岁,显然在这个平均年龄只有22岁的班组里,更加成熟稳重。工作以来,她每年的年三十的饺子都是在列车上吃的。多年来积累的工作经验让她能够准确辨别旅客们的需要。
一次出乘,列车开往广州方向,付玉婷发现一位年近7旬的老人一个人上车,情绪一直低落,她在旁边观察了很多次,发现老人在偷偷地掉眼泪。
付玉婷给老人递了杯热水,主动坐在老人身边问道,“大姨,你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愿不愿意跟我唠唠。”老人接过热水,就哭了起来,向付玉婷吐露了心事。下车时,老人拉着付玉婷的手说,“孩子谢谢你,要不是你开导我,真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
付玉婷告诉辽沈晚报记者,当时那位老人的老伴刚刚去世,孩子们又跟她有些误会,不去看她,让老人感到非常孤独,所以有了轻生的念头。
老人下车时,付玉婷塞给她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她的电话号码。“有什么事,随时给我打电话,我不当班的时候,一定去看您。”自那以后,付玉婷和老人经常打电话聊天,付玉婷也找过老人的儿女,劝说他们母子重归于好。
首次参加春运
她有信心应对
丛鑫鑫是一个95后,刚在Z12次列车上工作了几个月,小姑娘很健谈,笑起来甜美可爱。谈起第一次担任春运任务,她笑着说,“春运期间,车上肯定有很多人,会有很多预想不到的情况,但我有信心可以应付。”
一个月前,她收到了工作以来第一封“感谢信”,“我做的都是很正常的工作,没想到却让旅客们这么感谢我,这就是我工作的最大动力,我一定会认真工作,为旅客们服好务,让他们在车上能感受到最大舒适和愉悦。”
“我妈知道我今年三十正好在车上,她说不想我,让我好好工作。但我知道她肯定偷偷抹眼泪。”丛鑫鑫眼泛泪光,她告诉记者,妈妈给她准备了一双红色的鞋垫,出发前一定要换上。列车将在初一晚上10点多到达沈阳,没有回丹东的车了,只能初二坐最早的动车回家。
三十不能回家
奶奶劝她换个班
说起一个月前被一位乘客骂哭的经历,石周径面对辽沈晚报记者时,委屈地流下了眼泪,“我负责软卧车厢,当时有个硬座车厢的乘客要强行进入软卧,出于职责,我必须拦住他。”石周径坚守工作原则却遭到对方的辱骂,心里充满了委屈。
“在他面前我忍住了,到了车长面前还是哭了好久。”回家跟爸爸谈起这件事,石周径又开心地笑了,“我爸劝我,就当是你叔叔因为你做错事骂了你一顿。”爸爸的一个看似简单的玩笑,换回了女儿用乐观的心态对待工作中的不愉快。
鸡年,是石周径和奶奶的本命年,她每年都会去奶奶家过年,可是今年只能在车上过年了,“奶奶挺接受不了的,我是大孙女,她特别疼爱我,每年都跟她一起过年,今年不能一起过,她还是有些接受不了,让我找人换个班。”
“三八组”被
誉为英雄班组
沈阳铁路局沈阳客运段客运一队“三八组”被誉为英雄班组,1959年夏天,沈阳至北京12次列车行驶到沈山线前卫至高岭间,遇到百年不遇特大洪水而受阻。
当年值乘这趟列车的沈阳客运段12次列车“三八组”的姑娘们临危不惧,连续奋战三昼夜,不仅保护了全列车612名旅客生命财产安全,还从洪水中营救350多名受困群众,12次列车的事迹被搬上银幕,拍成电影《英雄列车》,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中国人。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薛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