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市领导深入一线指导抗旱救灾
进入7月,锦州市持续高温少雨,旱情严重。近日,市领导分别深入各县(市)区一线,现场指导抗旱救灾工作,与干部群众共同研究救灾举措,努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保障群众生产生活。
市委书记王明玉,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刘洋先后深入松山新区松山街道水泉村和滨海新区杏山街道安子山村,走进田间地头,实地调研了解当地旱情,现场指导抗旱救灾。在安子山村,为应对严重的旱情,区、街、村多方筹措资金,打井抽水,全力以赴抗旱保丰收。目前全村已经打井60眼,从7月10日到现在已经浇灌大田2000多亩,旱情得到了有效的缓解。王明玉对区、街、村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抗旱自救的做法给予高度肯定,他说,兴修水利,加强农田基础建设,才能大大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相关部门要多提供资金、政策和技术支持。王明玉还实地查看了正在建设中的绿健高效农业示范基地,他强调,必须加快推动土地流转,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形成集中连片的设施农业小区,调整种植结构,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搭建育种、销售平台,尽快改变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
市长刘兴伟,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王玉珠深入凌海市板石沟乡和班吉塔镇部分受旱耕地地块,现场查看灾情,听取凌海市旱情及抗旱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在班吉塔镇杂木林子村,刘兴伟向坚守在抗旱一线的乡镇干部及村民表示慰问,并详细了解具体的抗旱措施、工作进展、设备运转以及水源安排等有关情况。针对当前的持续高温和严重旱情,刘兴伟强调,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排查辖区内的旱情,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抗旱,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科学调度使用水资源,充分利用现有水源和节水设施,千方百计增加浇灌面积;加大抗旱人力、物资、设备投入,同时加强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确保抗旱设施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此外,还要全力保障人畜饮水安全。
市委副书记刘亮先后来到北镇市常兴店镇史家村和鲍家乡龙宝裕村抗旱现场,指导抗旱工作,听取北镇市抗旱工作情况的汇报,详细了解抗旱水源建设和抗旱设施准备情况,对当前抗旱工作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刘亮要求,要充分认识当前旱情的严峻形势,切实把抗旱保秋收作为当前农村农业的一项中心工作来抓。突出重点地区抗旱,做好旱情普查、饮水安全普查工作,认真研究减灾措施,全力以赴做好饮水安全工作和抗旱救灾工作。县乡两级政府要充分发动群众科学、有序进行自救,特别要关注低保户、孤寡老人的生活用水问题,保证葡萄等有收入的水果产业项目。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何志勇来到凌河区紫荆街道金屯村,查看田间作物受灾情况,实地指导抗旱工作。金屯村有耕地1500多亩,目前三分之二已不同程度遭灾。由于金屯村地处城乡结合部,村民收入来源以进城务工为主,目前的旱灾并未对金屯村民的经济收入造成太大影响,尽管如此,村民们还是自发地采取了抗旱措施。何志勇详细询问了金屯村抗旱措施及进展情况,要求村干部挨家挨户地摸底调查,及时掌握遭灾情况,尽最大努力帮助村民减少损失。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晓光到太和区新民街道苏家沟村、女儿河街道陈家沟村,深入田间地头、蔬菜大棚和果园,实地查看灾情,指导抗旱救灾工作,了解村民当前遇到的困难。张晓光指出,要切实把抗旱救灾纳入当前重要工作日程,充分发挥村委会的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力争把旱灾损失降到最低。同时,着眼长远,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切实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赵璟来到松山新区,实地查看农作物的旱情,指导抗旱救灾工作。松山新区共有耕地11万亩,目前全部受灾,区里正在对有条件的地方全力抗旱。得知区财政已为受灾地区全额垫付保险,紧急打抗旱井15眼,并借给农户机泵管带后,赵璟肯定了松山新区抗旱救灾组织得力、措施得当、方法正确,要求要对有特殊困难的农户进行了救助,保障群众正常生产生活。
市委常委、军分区政委车伟凡到滨海新区杏山街道安子山、四家子等村的田间地头,实地查看旱情,现场指导抗旱救灾工作。车伟凡指出,滨海新区工管委高度重视抗旱工作,反应迅速,措施得力。要进一步掌握旱情趋势,科学应对,发动群众积极自救,多方争取资金。同时还要教育引导农民结合自救措施发展高效农业,政府更要多措并举保障百姓的生产生活。
市委常委、副市长程基伟深入地处义县西北山区的刘龙台镇和头道河镇,实地查看灾情,现场指导抗旱救灾工作。程基伟说,当前旱情持续发展,在做好抗旱工作、保障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和饮水安全的同时,要积极引导农民开展生产自救,因地制宜,发展畜牧业和其他产业,为农民外出务工创造有利条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