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外来“土专家”张洪军的“阵地转移”
到阜新七八年了,张洪军已经把阜新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1992年,张洪军从鞍山海城市取回了设施农业的“真经”,回到家乡北镇市民主村扣起了大棚,经过在实践中的学习和摸索,张洪军的技术日趋成熟,两年后便带动了该村百姓建棚的热潮。到后来,全村近500户,家家有大棚,成了远近闻名的设施农业样板村。
2007年,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农业局找到了张洪军,请他来帮助阜新农民发展设施农业。阜新人羡慕北镇人掌握的设施农业生产技术,而张洪军却更羡慕阜新农民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
“阜新的耕地真是太充足了,一家几十亩地一点都不稀罕。”张洪军说,“不过,大家对土地的利用就太粗放了。我在阜新镇白玉都村指导大伙扣暖棚、种香瓜,一亩棚的收益能顶好年景的10亩大田。”
张洪军手把手地指导农户建棚、种植蔬菜瓜果非常用心,从来不喊苦和累。当时,白玉都的农民没搞过设施农业,对于大棚里到什么时候干啥活儿,心里一点数都没有。张洪军就日复一日、挨家挨户地进棚指导,怎么放风、肥水咋管理……虽然时不时地也会把一个小区的农户集中起来搞个现场培训,可家家户户各干各的,人员也不是那么好集中的。走访中,发现问题当场就得说,现场不解决过后就迟了。有时同样的一段话一天就得重复几十遍,张洪军时常累得嗓子都冒烟了。
付出就有回报。几年后,白玉都的香瓜成了阜新设施农业的标杆。张洪军这位外来的“土专家”也成了白玉都棚户们心中的农业专家、技术权威。2013年末,阜新市启动沈阜20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许多地区都把推广设施农业列入工作日程,各乡镇都迫切需要专业人士的现场指导,于是,张洪军更加忙碌了。
“好在白玉都的棚户们都有经验了,哪怕是新扣棚的,左邻右舍多交流交流也能学个差不离。遇到新情况、新问题给我打个电话,也就基本能解决问题了。”张洪军说,“我还在当地培养了几个‘接班人’,他们现在也是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土专家’了。我发现自己可以放心地离开白玉都了。”
今年5月,阜新县借着沈阜20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的良好发展态势顺势而为,紧紧抓住中韩签署自贸区协定的历史机遇,正式设立“中韩无农药示范区”。6月,张洪军就接到了“中韩无农药示范区”首家企业――阜新新尚实业有限公司的聘书。设施农业“土专家”张洪军又踏上了职业生涯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