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明斥吸毒艺人:难道不吸毒就无法减压?(图)
“衡量一个民族是否有风骨和底蕴、判断一部电影是否有价值和情怀、评价一名演员是否有教养和修养,看的是文化自觉。”演员陈道明认为,泛娱乐的文化生态、唯票房的剧本创作、纯圈钱的文企上市和没教养的艺人涉毒,深刻反映出当前的“文化失觉”现象和文艺浮躁风。
文艺工作者如何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如何推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如何提升学养、教养以言为士则、行为世范?亲历文艺工作座谈会的陈道明连发三问,向记者道出他的思考与答案。
泛娱乐:
难道没有炒作就没有收视?
电影电视,是文化的载体和产物、是面向大众的精神产品,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然而,在陈道明看来,当前的泛娱乐化正稀释影视节目的文化价值。
“一些编剧和导演在开拍前从未考虑影视作品的文化价值,而只问俩问题:有人看吗?能挣钱吗?”陈道明感叹,“这是赤裸裸的赌博!”“更有甚者,开拍前不问剧本内容、不要情怀内涵,而是想方设法找话题、炒绯闻。”陈道明回忆,一位电视台收片负责人说“演员不会演戏没事儿、剧本再烂无妨,只要有绯闻,肯定有收视。”
无论院线经理还是电视台收片人,都掌握着排片大权。陈道明认为,这些终端掌控者的把关任务异常艰巨,他们的道德品位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中国十多亿影视观众的文化口味。
陈道明阐述道,编剧作为创作源头,需要自我文化约束,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要有基本价值判断。演员作为执行者,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在表演中不抽烟、不骂人……“有了这些文化自觉,就不再有血腥暴力,更没有‘裤裆里掏手榴弹’‘弹弓打飞机’式的抗日神剧。”
烂剧本:
难道不唯市场就没有票房?
陈道明是演艺圈里“有名能待得住的”。有人不演戏、没工作会焦虑,“我可不会,因为生活不夸张,可以‘寅吃卯粮’。”他说。
自从主演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归来》后,陈道明一待就是一年多。谈及原因,他解释说:“其实一年来看了二三十个剧本,太市场化、太票房化,没点儿生活气息,甚至不堪入目,所以干脆不接戏。”
现在,“有时代情怀、反映一代人记忆、符合‘影视想象功能’的作品少了。”在陈道明眼中,没有所谓“文艺片”和“商业片”之分,“文艺片不一定就没市场。好片子就一个标准:文艺片像商业片一样好看,商业片像文艺片一样有情怀。没人看,是因为我们没拍好、是创作者无能。”
与一些知名演员动辄参演100多部影视作品的经历相比,陈道明从事演艺事业以来,总共也就接过50多部戏,其中还包括像电影《建国大业》中不到一分钟的“龙套”出镜时间。
“中国电影发展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市场有了、规模上去了,可内容和质量亟待提高。”陈道明说,“死盯票房,影片势必缺乏文化基因、核心价值。电影人不能急功近利、不能烧快钱、不能唯票房。抽时间静下心好好想想,电影为何要拍、为谁而拍。”
没教养:
难道不吸毒就无法减压?
近年来,一些演艺界人士因涉毒被曝光、被刑拘、被判刑的消息屡现报端。一些吸毒者自称“压力大,借吸毒减压。”
对此,陈道明发问:“现代人谁没压力?难道只有你有压力?你压力有老百姓大吗?”
陈道明冷静了一会儿又说:“演员,比普通老百姓挣得多、社会关注度高,要非说有压力,也是在名利场想出名、想风光的压力。用压力解释吸毒,纯属借口。”
“我们从艺者要永远记住,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首先要有基本教养:包括家庭教养和社会教养。简单讲,在家尊老爱幼,在外遵守社会秩序。”陈道明说,“吸毒,就是没教养。”文图据新华社
标题:陈道明批评吸毒艺人没教养 你压力有老百姓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