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绩效管理助力财政治理制度重构

20.06.2017  14:36

        “我国的绩效评价已从试点走向规范,现在迈入了预算绩效管理阶段。”财政部绩效评审中心刘文军处长日前在2017绩效预算比较研究国际研讨会上表示,中国财政治理的当务之急是紧紧盯住官与民、上与下、内与外制度的“三层重构”,预算绩效管理可以为这“三层重构”提供助力。

  刘文军介绍说,2003年到2008年是我国绩效评价试点阶段,财政部相关司局在科技等领域推动绩效评价试点。2009年到2014年绩效评价开始走向深化和规范,2011年,预算绩效管理办法的出台确定了绩效评价的基本制度,规范了绩效评价的工具。《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则提出了以支出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评价成为预算绩效管理的环节,建立起“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2015年以来,绩效评价走向了预算绩效管理的阶段。

  在刘文军看来,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预算绩效评价,是因为中国财政从1996到2016年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经历了四个转变。

  第一,财政收支规模从“瘦弱型”向“肥胖型”转变。首先,财政收支盘子变大,1996年财政收支在7000亿元左右,到了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达到了18万亿元的规模。其次,财政收入由高速转入低速增长,收入增长梯度加速下降趋势明显,如2007年增速达30%以上,到2011年变为20%以上,2012年则为10%以上,再到2014年变成个位数。最后,从2008年开始,支出增幅开始高于收入增幅。

  第二,从财政的管理倾向来看,由总量管理向结构管理转变。刘文军说,过去在总量管理阶段,财政管理侧重于怎么把钱分配下去,强调执行率。而现在则进入结构性管理阶段,减税和政策性支出的不断增长,使得财政面临可持续性考验,必须从存量结构调整做文章。近年来,中央财政出台了中期规划管理、盘活存量资金、强化项目库管理等一系列结构性管理措施调整存量结构。

  第三,财政管理方式从过去“切蛋糕”向现代财政制度转变。刘文军表示,“切蛋糕”是粗放式管理、小财政和紧平衡的产物,部门重盘子、护盘子倾向明显,没有建立起适应财力壮大和结构变革的现代财政制度。现代财政制度具有四个方面特征,首先站位要高,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过去就分配论分配;其次,财政分配更加体现政策性,破除既得利益;再次,决策程序和管理流程体现程序正义、体现以人为本;最后,重视绩效公开透明。

  第四,财政管理环境从被动“有所交代”向主动公开透明转变。在刘文军看来,财政部门开展绩效评价,最初是要对人大监督和社会监督有所交代,而现在整个预算绩效管理是财政主动推动型,是制度建设的内生需要。

  “引入预算绩效管理是软硬兼施的一个办法。”刘文军说,压减无效低效支出是当前中国财政的一个主题,由于刚性结构调整很难,通过绩效管理的办法有助于增强财政管理的韧性和适用性。

  刘文军认为,中国财政治理的当务之急紧紧盯住制度的“三层重构”,破除各种体制性障碍和利益分配格局调整阻力。而预算绩效管理是平衡国家大账与财政收支小账,眼前账与长远账,局部账与全局账的技术,将助力财政治理制度的“三层重构”。

        (记者 张衡)

中央财政187.6亿元支持草原补奖政策
    记者从财政部获悉:为推动我国草原生态保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2017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187.财政厅
绩效管理更上层楼
  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日前审议的中央财政决算草案中,财政厅
中央财政安排资金187.6亿元支持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为推动我国草原生态保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2017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187.财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