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监局:不要食用小龙虾头和内脏 易患肌溶解
近期,广东省发生若干起因食用小龙虾而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案例。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日前就小龙虾消费做出提示:凡进食小龙虾后24小时内出现全身或局部肌肉酸痛者,要及时到医院就医。
消费提示
●食用小龙虾应注意从正规渠道购买,不要自行捕捞,不要食用野生小龙虾;
●不要加工死亡、感官异常或味道不新鲜的小龙虾;
●不要食用小龙虾的头和内脏;
●消费者在餐馆就餐时,要选择持有食品经营或餐饮服务许可证、正规卫生的餐馆并索要发票或收据;
●一次食用小龙虾要适量;
●如果进食小龙虾后出现全身或局部肌肉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告诉医生相关情况。
名词解释
横纹肌溶解症是因肌细胞产生毒性物质而导致肾损害的一种疾病,俗称肌肉溶解。发病后普遍有肌肉疼痛、乏力、肌肉痉挛、肌肉肿胀、肌肉“注水感”及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临床表现。引起该病因素很多,常发生于肌肉受到大力撞击、长时间压迫或是运动过量等情况,还有少数情况像血管阻塞导致肌肉缺氧、过量食用蛋白质引起身体过敏,或是饮食不当、过量,都有可能引发此症。
相关新闻
上海一家五口食用小龙虾 四人肌溶解
近日媒体报道,上海吴先生一家五口出现不适,全身肌肉酸疼,腰背疼痛明显。送医检查后发现,除一人检查结果正常外,其余三名女性及儿童均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症”。而当晚,他们曾食用过小龙虾。
2010年夏天南京等地突然出现大量横纹肌溶解症病例,高度怀疑是食用小龙虾的缘故。 2012年上海一医院接连收治两例危重的横纹肌溶解症病人,据报道两人发病前皆食用了大量河海鲜,一度生命垂危,但是何种物质导致发病仍有待研究。
食品专家提醒,烹饪小龙虾时蒸煮温度应保持在100℃以上,时间不少于10分钟。小龙虾体内的重金属和病菌大多集中在外壳、头、鳃和内脏中。所以,食用时要控制量,同时只选择小龙虾的肉质,避免食用其头和内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