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20年饲料他赊账200多万 帮近百户脱贫
如果有人欠你100元钱没还,又来借200元,你会借给他吗?
如果有人借了你10次钱没还,又第11次来借,你会再借给他吗?
也许你会说,只有傻子才会再借给他。可这个世界上还真就有这样的“傻子”,他,就是本溪满族自治县碱厂镇的李永全。
李永全今年53岁,在本溪满族自治县碱厂镇开了近20年饲料行,多年来,近百养殖户在他这儿赊账买饲料,至今手里还有一堆欠条200多万元,其中最多的一个人就打了36张欠条20多万元。
李永全却不急着要账,他说:身边的人都富起来就是自己的愿望。
不仅如此,他开的小电器行卖电器“本来本走”,又注册了个志愿者爱心团队,不定期捐助贫困学生和困难户。媳妇说他“彪”,他却憨笑着说:“我是个农民,就得把农民的本色发扬下去……”
李永全和妻子告诉记者,这些年赊账的欠条能装满一个大塑料袋,“现在还能有200万元左右。”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特派本溪主任记者 金松 摄
能帮人比自己有钱得劲
李永全说,自己没啥文化,初中毕业就开始做买卖。
“最开始弄了家科技开发公司,就是推销良种蔬菜,承包了10多亩地,芹菜一根2斤多,一个萝卜20多斤……”
推销良种蔬菜让李永全赚了第一桶金,可那时都是邮局邮寄、汇款,有时对方字迹潦草,邮寄的种子因地址不详被退回,而他也找不到对方退款。
“我是农家孩子,不想被人当成骗子。”1998年,李永全转行开了家“金豆”饲料行卖饲料。“我那时也算有钱,就寻思能扶持就扶持一下,饲料钱先赊着,等出栏后钱也就还上了。”
可时间长了,难免就有养殖户因为各种原因还不上账,“有户养羊的,3年没还一分钱,养的100多只羊又被人下药毒死了……”
遇到这种情况,一般人想的都是赶紧把欠账收回来,谁还能再往里搭钱?可李永全想的却是继续扶持、帮他们渡过难关。
有一家养猪户,父母都80多岁了,俩孩子上大学,赶上猪价低,实在是养不起了,准备把20多头母猪都卖了还账,李永全没让,说“我再供你一冬”。
到了第二年,猪价回升,养猪户缓了过来,李永全也高兴了。
碱厂村村民赵崇平说,2014年,李永全无偿借给自己5万元钱盖猪圈、买猪崽搞养殖,这几年又先后赊给自己8万元的饲料,“赊了还、还了赊的,现在还欠着呢,他从来没主动要过。”
2007年,养殖户赵喜奇贷不下来款找到李永全,李永全无偿借给他7万元,还赊给他饲料;2008年流行蓝耳病,李永全又主动帮着他弄药。
还有聋哑人老赵,腿有残疾,李永全每年都得帮扶他两三万元的饲料,“他来了我俩得用文字交流,他就信我,我媳妇都不好使。”而老赵只要猪卖出去马上就还钱,“上午卖了不会下午来还”。
这些年来,也有不少死账,“有的人都没了,或者干脆不干这一行了,就不想还了,你还到哪去要账,坏账能有10多万元。”不过李永全不后悔,“毕竟大多数人是真的需要帮助,也都讲诚信。”
李永全说,他四十来岁时明白了,钱多也没啥大用,人再活20年也不过如此,“能帮人比自己有钱得劲,就像看到有人推车上坡你帮一把,就算他没说谢谢,心里也是高兴的。”
赔钱卖电器给大伙方便
2007年,李永全又在饲料行楼上开了个小电器行卖家电,初衷就是给大伙一个方便,“本来本走”,遇到困难的,还得倒搭一百两百的。
赵娟在碱厂经营果蔬,想要买台冰柜,她看中的型号在其他电器行最少要卖1800元,李永全卖她1500元,就这样,赵娟用了快半年的冰柜还没给钱呢。
原来,前几年赵娟母亲生病花了近20万元,欠下不少外债,靠卖果蔬维持生活挣钱还债,买冰柜时李永全只说了句:“你先拿着用吧,有钱了再给我”。
而赵娟还钱时,李永全又说:“我不着急用这钱,你先还别人吧,最后再还我。”
今年1月,“中国好人”马占路家的电视坏了,听说李永全卖家电不加价,想要通过他买台电视。
李永全一听连问了几句:“你是那个残疾人马占路吗?你是《辽沈晚报》报道的那个马占路吗?你是中国好人马占路吗?”
得到马占路肯定的回答后,李永全马上安排儿子装上一台液晶电视,从碱厂送到本溪市内马占路家并安装好,一分钱没收。
春节前,李永全又给马占路发了红包,让他买点好吃的。
注册爱心团队助学扶贫
现在,李永全每天睁开眼睛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鼓捣微信群里“金豆爱心志愿者团队”的事,“每天得俩小时。”
这个爱心团队是李永全2016年11月注册的,已经由100多人发展到了700多人,包括沈阳、大连、丹东等地的爱心人士。李永全花4000元给爱心团队做了统一的服装和帽子,活动以助学和扶贫为主,不定期开展活动。
今年正月初五,李永全等人看望了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李贵安老人,给已经90多岁的老人送去了鲜花和米面油等物资。
3月的学雷锋纪念日,他们又给县里5家贫困户送去了物资。
5月5日,李永全又组织几十名志愿者赶到本溪县二中捐助11名贫困学生,“先是在微信里发布信息,大连和辽阳的志愿者分别收钱、记账,再和能到现场参加活动的志愿者一起把钱送到学生手里,现场也可以再捐助。”
李永全说,这些学生都是他事先经过调查确实家庭困难的,有一名家住大石湖的学生,父母都不在了,跟着80多岁的爷爷奶奶生活,李永全专门给他捐了款。
给子孙留“奋斗”的家风
其实,李永全挣钱也不容易,早些年他和妻子开车到周边地区送饲料,下半夜到家是经常事,有时累得不行,两口子就把车停在路边睡上一觉。
他也不是钱多得花不完,儿子买房子花了15万元,现在贷款还没还完。
李永全说,从小母亲就教育他和哥哥要“做忠臣、不做奸臣”,哥哥从农村考出去时说“儿子就是父母的银行卡”,10年前就把父母接到了本溪市里。
而李永全从做买卖起就想着帮助别人,“跟我接触的人都富起来了。”
在李永全的影响下,妻子儿女也都善良诚信。一次有人来还6万元钱,李永权妻子说用点钞机点点,对方说在家点好了,扔下钱就走了。“她一点多出2000元,就找过去,对方一开始还不高兴,等说明白是多给了,弄得挺不好意思的。”
李永全的儿子专门送家电、安装还有售后服务,也是搭钱的活。李永全评价女儿“比我还‘傻’,看到有老人困难直接给钱。”
李永全说,他并不觉得自己怎么高尚,“我就希望给后代留下的不是钱,而是奋斗、淳朴、诚信的家风。等我没了,子孙提起来老李家有我这么个人,我也就知足了。”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特派本溪主任记者 金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