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社区居民共创的“幸福计划”
盛华苑社区居民参加书法课学习。本版图片均由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王迪摄
捧着自己钓上来的大鱼,居民乐得合不拢嘴。
居民在孔子学堂听国学讲座。
社区小档案
社区名称:盛华苑社区
社区地址:沈阳市青年大街165号
社区特点:高端花园住宅社区代表
缔造之前:居民与社区平时互动较少
缔造之后:公益文化活动多,居民热情高
在社区开设国学大讲堂、免费书法课、共同举办钓鱼大赛、一起植树、一起为社区凉亭和小桥起名字、设计社区文化墙……在盛华苑社区,每次活动,参加的居民都是爆满,社区居民热情空前高涨,过去互不往来的陌生局面奇迹般地被打破了。
盛华苑社区位于沈阳市青年大街165号,是沈阳市南北金廊的纯正核心区。虽然该社区已建成十几年了,但其仍是沈阳市高端花园住宅社区代表。
在这样社区居住的居民,号称三高:高收入、高学历、高智商,居民与社区联系甚少。但是,自从盛华苑社区成为“幸福沈阳共同缔造”试点以来,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居民似乎在不知不觉中融入社区的“共谋共建”计划之中。
社区想“回归”居委会角色
“我们的计划就是回归社区居委会角色,实现与物业、居民等多方联动,共谋共建局面。”五里河街道党群工作宣传员王玉福与其他同事在被派去厦门学习经验回来之后,对“幸福沈阳共同缔造”如何进行,有了清晰的认识和计划。
对于有物业管理的高档住宅社区来说,多年来社区几乎成了摆设儿,居民有事几乎都是直接找物业解决。“虽然这样减轻了社区压力,但也造成了社区与居民的脱节。”王玉福说,社区居委会本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最基层的群众性自治组织”。物业的管理并不能代替社区,也满足不了社区居民的多层次需求,比如物业就无法满足居民对文化活动的需求,物业在社区环境建设、绿化、治安管理等方面做的工作更多些。
“社区应找回自己居委会角色,让群众围着社区转,让居民觉得找社区有用。”王玉福说,实现居委会、居民议事监督组织与物业、业委会四方联手共同治理社区,成为盛华苑社区在共建过程中达成的共同计划。
建立六个微信群创新联络路线
“咱们社区西面那面围墙准备弄成一面主题墙,大家看怎么整好?是画画还是题字?”5月4日,盛华苑书记周凤梅在社区微信群里抛出问题,很快居民们开始热烈讨论起来,纷纷建言献策。
自“幸福沈阳共同缔造”战略规划实施以来,盛华苑社区一直在想方设法让居民知晓并且参与进来。但是作为一个高端物业社区,居民多年来已经形成了深居简出,对社区的事情既不主动过问,也不主动参与的冷淡局面。
怎么能创新群众参与方式,扩宽服务渠道呢?“把共同缔造写成一封信,我们社区干部上门送信,趁机宣讲政策,征集居民建议。”最初,盛华苑社区采取了传统的居委会上门模式,社区干部轮流敲门入户,同时也召开了多次居民代表参加的座谈会。
“这种模式比较适合老年居民,但年轻人并不接受,一些年轻居民不愿意陌生人到家里来,也不愿意当面提建议,有的居民就提出来建立社区微信群。”周凤梅书记说,居民提出这样的要求,非常好,这样就扩宽了与居民联系的渠道,而且更加接地气儿,大家在群里说话气氛更融洽。于是,盛华苑社区建了6个微信群,目前有600多名居民入群,社区同时还建立了公众号,把社区一些活动和通知通过微信群与公众号平台发布。
除了这些,盛华苑还采取随街访、意见箱、告示栏、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就社区的建设问题对居民意见进行征集。目前共收回居民意见1368条。社区再对征集上来的建议进行归纳汇总,形成21个项目,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对项目进行公示,再征求居民意见。
利用兴趣小组让大家相融
“今晚我家熬鲫鱼汤,这是我老伴最爱喝的。”陈大爷拎着五条鲫鱼乐得合不拢嘴,这是他参加社区钓鱼大赛自己钓的。今年“五一”,盛华苑社区举办了园区业主钓鱼比赛,新成立的小区钓鱼协会会员们出尽了风头,引来大量社区居民围观品评。
“物业花两千多元钱从水库买的鱼苗投放到社区的池塘里,举办钓鱼大赛,还设置了丰厚的奖品,我们就是要通过活动吸引大家走到一起,感受到大家庭的气氛。”
盛华苑社区联手物业共同策划的这次活动,成功地培养和激发了居民的垂钓兴趣,让大家有了见面的机会,有了共同语言。
周凤梅书记说,在共同缔造开始之初,社区干部入户走访的过程中,发现社区居民“藏龙卧虎”,有的热爱钓鱼,有的喜欢书法,有的歌儿唱得好,有的能吹拉弹唱。
“把社区内外的文化达人请进来,把社区内居民自发成立的兴趣小组引出来,让一切人力资源走出‘小家’融入‘大家’,让他们在成立社区组织的工作中发挥引领示范和中坚支柱作用。”盛华苑社区根据大家不同的特长和爱好,成立不同的兴趣小组,并发展成社区的组织,这一招“引蛇出洞”非常成功,很多居民走出家门参与到不同的兴趣组织。
“有居民反映孩子的英语学习最令他们头疼,社区内就居住着11名外籍人士,其中不乏英语十分地道标准的。于是发动其中的美籍友人乔治利用业余时间认领了小区英语角项目,成立了英语学习兴趣小组,不但学生参与,有些退休老人也加入其中。”周凤梅说,在盛华苑小区内,通过外来社会组织认领发动小区内有共同爱好居民,或小众居民的兴趣小组显性化并吸纳更多居民参与方式,截至目前,已经挖掘和培育出10个兴趣小组,成立36个社区组织。
国学、书法、孔子文化课堂受热捧
5月5日,盛华苑社区张大娘上午外出办事,下午快两点才赶回来,她顾不上吃午饭就来到社区上书法课,70岁的她迷上了学书法,横、提、顿、收,一点,一撇,老人家学得兴致勃勃,到处收集旧报纸,每天在家要练上一两个小时。
“社区举办的国学大讲堂,书法课,孔子文化太好了,我们一直想学却没地方学。”张大娘不仅自己学书法,还劝说原来每天打麻将的老邻居跟着她一起练习毛笔字,发动孙子和她一起听国学课。
“这样的效果是我们没想到的,之前在社区走访中,有居民提意见说社区里缺少文化氛围。”居民的建议让周凤梅认识到,当前社区越来越趋向大型化、多功能化,更注重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和社区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人们渴求的不仅是环境设施的配套,更重要的是生活质量,特别是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
社区将居民的建议抛到了群里,社区居民张国明、沈阳大学的一位教授马上表示愿意为大家义务讲国学;社区内的书法家邹晨阳表示义务开设书法班;孔学会的秘书长表示可以为大家开设孔子学堂。
这些课程受到了社区居民热捧,几乎每堂课都有四五十人参加。讲堂课程遍请名师,有大学院长、名师教授,他们讲论语、讲名人轶事等等。
一位居民说:“这些课程到外面花钱都听不到,在社区里免费听,免费学,真的太好了。”
重视居民每一条建议和意见
“书记你看看这草坪上、广场上,到处是狗的粪便,遛狗的人也不收一收,这么好的园区,不小心踩到狗屎再给滑倒了,多闹心。”二月的一天,盛华苑社区副书记郭丽娜刚走进园区,就被一位居民喊住了。
郭丽娜特意上网查阅相关信息,“网上说巴黎有20万只狗,每年的排泄物为6000吨,每年有600人因踩到狗粪不慎滑倒入院治疗,城市为清理狗粪每年要花1000万美元”。
在社区、物业、业委会和居民议事监督委员会四方开会的时候,郭丽娜将上网查询的资料说给大家听,大家很重视这事,盛华苑社区入住的2600多户居民中,有80多户养了宠物。社区马上在微信群里征集解决办法,有居民提出设立宠物便便箱的建议,让大家眼前一亮。
随后,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实地考察遛狗者常走的路线,征集遛狗者实际需求,最终在园区内人员密集处设立了11处宠物便便箱,里边装着塑料袋和小铲子,箱上写着“宠物排泄物投入桶内”。
业主李先生说:“自从有了宠物便便箱,道路干净多了。”
“如何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参与幸福沈阳共同缔造呢?要让他们看到效果,只要群众看到自己的意见不断被落实,就更愿意去提意见。”周凤梅说,所有居民提出来的建议他们都非常重视,逐一解决,比如社区里一位残疾人因为停车位离家很远,出入很不方便,请求社区帮忙解决。社区与物业协调,在社区大门口处专设了一个无障碍残疾人停车位,方便她停车出入,让这位居民非常感动。
“有时我们在社区微信群里只是随口一说,没想到社区解决得特别快,哪怕很小的一件事都有回应。”社区居民李先生现在每天早晚看社区微信群成了必做功课。
现在,盛华苑社区征集上来的居民意见,物业已解决完19项问题,11项问题正在处理中。
共谋、共同建设社区文化
现在共同缔造的理念已在盛华苑社区居民心中生根发芽,许多居民自发地参与到共同缔造的工作中。
近日,社区开展了为园区小景观征名的活动,居民纷纷通过微信,信件等方式为社区的凉亭、小桥起名。目前,为园区小景观征名的活动已接近尾声,社区将征集上来的名字发布在微信平台上,另外,社区还在公告栏中张贴了入选名字的公告,以便让所有居民都参与其中,真正实现社区怎么建,业主说了算。
对于社区的一面围墙怎么美化,居民参与热情也非常高,有居民建议画上卡通画,孩子们看了肯定开心;有人建议画上山水,符合老年人喜好;此时社区中年人又站出来说“老年人,小孩子都照顾到了,别落下我们中年人啊”。于是大家达成共识那就围绕“家”这个文化主题去设计,老中青全照顾到。
在征集社区LOGO设计时,社区一位年轻人主动承揽了这个活儿,“我是学设计的,我来设计吧。”小伙设计出多个标识,大家又一起投票选择确定使用哪一个。
社区的居民提出园区内缺少文化元素,希望在园区的主广场增添文化元素,比如家的元素,国旗元素,议事元素等。社区居民中著名的书法家武威先生得知后挥毫泼墨,“家和”二字跃然纸上。社区的书画院院长李淑坤阿姨,文化路小学的孙一沣小朋友,居住在社区的外国友人乔治纷纷献上风格迥异的“家”字。 “不断提升居民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引导居民关心和协商社区公共事务,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共同缔造的经验做法基础上,构建我们自己的模式,引导居民走出‘小家’融入‘大家’。”周凤梅书记说,今后在共建中,还要把愿意做、会做群众工作的党员组织起来,发挥带头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