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烧芭” 四邻叫苦

16.05.2016  09:18
      2016年5月伊始,新加坡、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五国环境部长及高级官员参加了第18届跨国烟霾污染次区域部长级指导委员会(Sub-Regional Ministerial Steering Committee on Transboundary Haze Pollution,以下简称MSC),这次大会就跨境联合治理烟霾进行了探讨,并将开展一系列合作行动。

烟霾模式从何而来?

印度尼西亚去年遭遇“史上最大”林火肆虐后,今年再续“烧芭”传统,部分地区又开始在热带雨林中用放火的方式垦荒。因而印尼政府表示将比往年更早宣布受影响地区进入紧急状态,以确保消防人员及时到位以便应对火情。

今年1月1日美国宇航局发布的卫星影像显示,太平洋上厄尔尼诺现象没有转弱迹象,专家预测2016年情况会更糟,可能成为厄尔尼诺破坏力极大的一年。如果极强厄尔尼诺今年登场,季候风减弱无法带来足够雨水,印度尼西亚会发生泥炭地自燃引发林火,新加坡不但躲不过烟霾重临的灾难,气温升高也会加快本地伊蚊的滋生,必须保持警惕并做好预防工作。

烟霾污染的情况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尤其在进入旱季后,气候干燥容易引起山火。另外,为了开垦土地,印尼农民每年都会在进入旱季的6月砍倒树木,8月开始放火“烧芭”,10月雨季到来的时候大火自然熄灭,这种“烧芭”习惯每年都会造成印尼当地和邻国严重的空气污染。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在1997年~1998年雾霾问题尤为严重,造成大面积的居民受到健康威胁。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印尼多年来一直坚持“烧芭”呢?

首先,“烧芭”是东南亚热带雨林地区一种传统的农耕文化。农民在热带雨林中放一把火,把地表的植被焚烧干净,从而得到一块空地用于耕作,植物燃烧的灰烬还可以作为天然肥料。其次,与“烧芭”相关的企业给印尼带来不少税收。此外,这也是当地民众的谋生方式。当地农民负担不起开辟土地其他方式的费用,而政府也无法帮助农民购买推土机等重型机械。因此,“烧芭”问题需要新马泰等国共同治理,除灭火外,最根本的是要改变当地的生产方式。

合作从信息共享开始

当前,5个国家将进一步开展一项跨境研究,旨在找出去年严重霾害对东盟国家经济、人体健康及社会造成的消极影响,同时借此协助这些国家制定一套基本数据,以评估跨境烟霾的严重程度。预计这项研究可在一年内取得实质结果。东盟秘书处将负责收集各国的相关数据。

新加坡环境及水源部长马善高在这次会议后的记者会上指出,烟霾已成为区域常见现象,但去年情况尤为严重,因此希望这项研究能尽快进行。马善高进一步解释,这是各国首次开展这类合作……每个国家是不同的经济体,因霾害造成的破坏各有不同,比如新加坡的旅游业和印尼农作物产量都受到影响。秘书处将根据各国的情况来收集数据,并以这些数据作为未来情况的参照。

据了解,这项研究由马来西亚提议进行。因厄尔尼诺现象,新加坡去年经历了近年来时间最长(达3个月)、最严重的跨境烟霾危害。

印尼政府早在1999年就明文规定禁止“烧芭”,但法律并没有得到有效实施,因为“烧芭”成本最低,在印尼各地被广泛采用。

在闭幕会议上,成员国主管环境事务的部长也针对东盟无烟霾路线图、东盟次区域烟霾监控系统,以及重启与印尼双边抗烟霾计划等事宜进行讨论。

马善高指出,这次会议的最大收获是进一步推动各国在分享信息方面的共识,他也对印尼近期所展示的积极态度表示肯定。

据悉,为了防范烟霾卷土重来,印度尼西亚政府打算控制每年引起林火的油棕业发展,包括禁止开辟更多油棕园。

印尼总统佐科上个月宣布,将暂停对油棕业者发出新执照。佐科补充道,印尼的油棕业和种植园地其实已经够大,无需再继续扩展,油棕业者唯一需要做的是如何提高棕榈油产量,如筛选能提高产量的优质种子,以及如何有效地规划使用园地。

除了印尼即将实施的相关举措,各国也积极响应烟霾治理。新加坡环境及水源部长马善高还表示,国家之间将能共享火点资料,这是进步之所在,但政府间还需就信息分享的模式和频率进行磋商。

同时,印尼今年成立了泥炭地修复机构,对当地林火的规模和复杂性有一定的认识,各方需要给予时间来观察成效。新加坡政府将在本月底,联合印尼政府在加里曼丹西部合办工作坊,协助当地人制定泥炭地林火管理指南。

对此,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专家李霞认为,日、韩对我国雾霾问题异常重视,一直推动跨界大气监测数据交换,我国因此一直备受压力。经过这次行动,后续不排除日、韩取经东盟。因此,国内应提前做好准备,不论是控制雾霾的制度或者法律法规,均应及时做出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