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面 一袋血 让受助者铭记了近半个世纪

26.04.2017  10:22

  这是马超当年与戴文俊等人的合影,第二排左一是戴文俊。 读者供图

  86岁的李桂珍亲自登门到孙宝祥家谢恩。图为孙宝祥搀扶老人。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驻葫芦岛特约记者胡清摄

  41年前的那碗面条里有他至今难忘的滋味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刘冬梅报道不到二十岁的小伙子当年下乡时受伤住院,家里没人照顾,医院里遇到一位大哥,虽然素不相识却照顾这个青年两个多月。

  一晃41年过去了,当年那个受伤的小伙子已经变成了六旬老人,他始终没有忘记这个陌生人的照顾之恩,他很想找到他再说一声“谢谢”。

  到铁岭下乡受伤住院

  1974年,19岁的马超从沈阳下乡到了铁岭农村。

  “我们都是怀着满腔热忱去的,但刚开始到农村真是水土不服,什么都不适应。”马超今年已年过六旬,当知青的那段日子是他一生最难忘的记忆。

  就在下乡期间,马超意外受伤住院,因为伤势过重无法转移就在铁岭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全身多处骨折不能下床,躺在床上只能由别人照顾。”马超说,当时父母在沈阳上班,工作很忙没有时间长期留在铁岭护理他,当时虽然有一位农村的亲戚,但那位亲戚不懂护理,所以马超在医院的日子非常难熬。每天躺在床上就是活受罪,有时因为想家也会偷偷流泪。

  “就在那时我遇到了一位大哥叫戴文俊,他成了我的恩人。”戴文俊比马超大几岁,当年二十六七岁,是铁岭柴河铅矿的职工,马超之所以在医院遇到他,是因为他在医院护理同事。

  大哥让他吃上了细粮

  马超之所以把那位长他六七岁的大哥称作恩人,是因为这位与他素不相识的大哥在医院期间一直对他照顾有加,而且经常自己掏钱给他买好吃的。在那个年代,细粮是非常珍贵的,一碗面条就能让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马超在医院躺了两个多月,白天晚上几乎都是戴文俊照顾。取药、打水、买饭,许许多多的日常琐事都是戴文俊帮忙跑腿。两个年轻人之间也有共同语言,每天一起说说话,马超也不再感觉医院的日子难熬了。

  “一次,我特别想吃面条,可那个时期,细粮很紧缺,多数人家一年到头能吃顿白面就不错了,基本整年吃的都是玉米面、苞米茬子。大哥知道后,自己掏钱去饭店给我买回一碗面条。”那碗面条,马超吃得特别香,那味道似乎再也没吃过。

  有时候马超的衣服需要换洗,戴文俊也帮忙洗。老麻烦别人,马超也不好意思,但戴文俊却说:“你们城里来的小兄弟儿就是爱客气,帮这点儿忙算啥。”

  马超当年在医院熬了两个多月,总算病好出院了。他曾邀请戴文俊与他一起到沈阳玩,但戴文俊回到铁岭后,两人渐渐失去了联系。

  “四十多年前,没有私家车,没有手机,通讯只能靠写信,联系起来不像现在这么方面。”马超在几年前去铁岭找过戴文俊,但没找到。现在他希望通过寻亲栏目找到这位恩人,对当年的照顾之恩再说一声谢谢。

  48年前的130毫升血

  救了母女两条命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驻葫芦岛特约记者胡清报道48年前,38岁的孕妇突患胃出血,如果没有血源,母女可能危在旦夕。尽管当时体质较弱,可生死关头,18岁的他仍然献出130cc鲜血后悄然离开。近半个世纪来,昔日的棒小伙子已经满头白发,几乎把这件事情忘记。他哪里知道,当年那个孕妇平安生下女儿后,始终没有忘记献血的救命恩人。

  如今,已是86岁高龄的她多方探寻,终于找到当年的救命恩人。当双手握紧恩人双手的瞬间,耄耋老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66岁的孙宝祥家住葫芦岛市绥中县大王庙镇孤山子村。前几天,孙宝祥家来了几个陌生人。其中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在儿女的搀扶下走到孙宝祥跟前说:“我是带着儿女来报恩感谢的,可算找到你了!”说完这句话,老太太声音哽咽,眼睛湿润。

  正当孙宝祥满脸狐疑时,老太太的儿子凑上前说:“48年前,我妈胃出血,是您献的血,救了两条人命!”

  孙宝祥脑海中仿佛又回到48年前献血救人的那个夜晚。

  那是1969年冬天的一个晚上,18岁的孙宝祥被父亲带着,和在本村住的几名知青一起到附近医院准备给病人献血。“当时我体质较弱,献了130毫升,献完血我就回家了。后来听说病人得救,她怀的孩子也没啥事,我们心里挺高兴。”

  当年,38岁的李桂珍正怀着小女儿,突然胃出血,就坐着马车去了医院。因为医院没有血源,急坏了医生和亲人。“由于刚搬到农村不久,认识的人不多,孙宝祥的父亲我们是认识的,无奈只好向他求助。”

  62岁的丁世杰是李桂珍的儿子,当年14岁的他牢牢记住了那难忘的一幕。“我妈在马车上流了很多血,非常危险,我爸找孙宝祥的父亲求助,对方二话没说赶紧叫来孙宝祥和在他家住的几名知青,一起到医院验血输血。多亏孙宝祥和另一个好心人及时输血,我妈和我小妹妹丁世敏才平安脱险,这份真情我们会感恩一辈子。”

  如今,丁世敏已经47岁,听母亲和哥哥说起此事,亲人们都说丁世敏命大,而她对献血的好心人心生敬意和感激。

  李桂珍有四儿二女,1979年全家回到绥中县城居住。因种种原因,一直没找到孙宝祥的父亲。但那份感念一直搁在心间。李桂珍常对儿女说,如果有机会一定要找到对方。

  半年前,李桂珍的孙女嫁给大王庙镇苏九森的儿子。说来也巧,男方的家离孙宝祥家不远。当亲家在一起聊天时,苏九森说认识孙宝祥。

  李桂珍及其子女表示,这回认识了孙宝祥家,以后会经常来看望。“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这种关系胜似亲人。”

  孙宝祥夫妻也被李桂珍及其家人的报恩行为所感动,心里也认下这一大家子人。“这么大岁数还记得这件小事,带全家人来感谢,让我心里热乎乎的。咱们两家是今生有缘,有了这次‘认亲’,以后咱们永远都是一家人。”

  “我们帮你寻亲”

  为了帮助更多的人相聚,本报开通了“寻亲”栏目,在辽沈地区以及全国地区开展“帮你寻亲”活动。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想寻找失散多年的子女、兄妹、同学、战友等等,可以随时与我们联系。我们期待所有失散的亲人告别离散的痛苦,早享团聚的喜悦。本栏目联系方式为024-96006。想帮助他们寻亲,还可以下载、关注本报多个新媒体平台:ZAKER·沈阳、聊沈客户端、辽沈晚报官方微博,转发有关寻亲的新闻报道。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
小区消防通道画上停车位 警方取缔
  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38号刚刚引进新物业,Syd.Com.Cn
想发财动起歪脑筋 男子获刑
  从网上四处搜集下载淫秽视频存在网盘上,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