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北新区40万亩土地实现流转
11月29日清晨,气温低至零下,而沈阳市沈北新区黄家街道王家村的大棚里却暖意融融。这里是通过土地流转建起的锡伯族农业园,村党支部书记吴国喜正带领十几名村民忙碌着。说起土地流转,吴国喜告诉记者:“咱村198户村民共流转1046亩土地建起农业园,他们获得的租金是每亩800元。一些村民在园区打工,每个月工资两三千元,老百姓富了,产业也兴旺了。”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我省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和劳动力转移的需求日益增大。为了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地处沈阳市北郊的沈北新区率先开展土地流转试点。2009年,沈北新区成立全省首个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并出台政策对流转土地的项目方每亩奖励20元,以鼓励土地流转。
为了在土地流转中有效保障农民利益,沈北新区按照土地三权分置原则,即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帮助农户自愿规范流转土地;同时,制定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标准文本,以规范村民委托村委会与受让方签订流转合同的程序并加强土地仲裁。
目前,沈北新区整村完成土地流转的村庄已有20多个,为农业转型升级开拓出广阔空间。为了加快土地流转进程,沈北新区积极开展农事项目招商引资,目前已引进辉山乳业、东亚种业、北源米业、锡伯族农业园、蒲兴禽业等多家农事龙头企业。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顺应了劳动力转移、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和集约高效经营的需要,单位面积产出率大幅提高。锡伯族农业园负责人杨志告诉记者,园区已建成400栋高标准大棚,种植蓝莓、葡萄、油桃、彩椒、黄柿子等果菜品种,每年吸引上万人次前来观光采摘,仅一个大棚的蓝莓采摘收入就可达10万多元。
三台子村村民刘志刚说:“家里30亩地签订了15年的流转协议,已经分4次拿到了36万元土地流转租金,我在辉山乳业开拖拉机每月还能拿到2700元工资。”据统计,仅在辉山开发区就业成为工人的转型农民就有5万人,农民务工收入占总收入的四成以上。
土地流转后,农民能在企业顺利就业,不仅得益于大企业的入驻,还有当地政府主导的技能培训。沈北新区针对企业需求,对农民实施“订单培训”,培训围绕农业企业实际需求,加大农民与企业的对接和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沈北新区还实行创业补贴、税费减免等政策,鼓励农民自主创业。
截至目前,沈北新区共流转土地面积4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4%,初步形成了“农民自愿、政府引导、市场调节、依法有偿、规范有序”的农村土地流转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