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万人坑守护者30年坚守 保日军侵华铁证
原标题:为保存日军侵华铁证,30年与累累白骨为伴——辽宁“万人坑”守护者刘鹏远的故事
新华网辽宁频道1月15日消息(记者姜兆臣、赵洪南) 位于辽宁北票市台吉南山洼的“万人坑”遗址,埋葬了万余具被日军残害的死难矿工尸骨。为了守住这份记录日军侵华暴行的铁证,刘鹏远与这累累白骨为伴已经有30年了。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在北票煤田实行“人肉开采”,以人换煤,数万名劳工在这里因为劳累、饥饿、疾病、瘟疫、迫害致死,尸体不断堆积便形成了这个白骨嶙嶙的万人坑。1967年,北票矿务局组织人员对台吉南山“万人坑”进行了挖掘和建设,1969年3月北票日伪时期死难矿工纪念馆落成。
1984年,28岁的刘鹏远被分配到北票日伪时期死难矿工纪念馆,当时被称作北票台吉“万人坑”。刘鹏远的工作就是和纪念馆里的其他7名工作人员轮流看守那光秃秃的血泪山和破败不堪的纪念馆。
刘鹏远告诉记者,刚上班时,他不敢告诉别人自己的工作是看“万人坑”,嫌不好听;每次上班的路上遇到熟人,他都说自己上山溜达去。
工作久了,对“万人坑”那段历史的了解多了,刘鹏远渐渐明白了自己工作的意义,改变了之前对这份工作的看法,越发觉得保护好这段历史的光荣。
1991年,刘鹏远被任命为北票市日伪时期死难矿工纪念馆馆长。他说,当时负责管理“万人坑”遗址的北票矿务局效益逐年下滑,馆里经费紧张,只剩下4名职工,除了人头费用,没有任何保护专项经费。刘鹏远只好一边搞建设一边着手写维修报告,并通过新闻媒体呼吁修缮“万人坑”。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里,他自掏腰包为纪念馆安装电话,还专门印制了名片,上面写着“天天有人接待你,365天”。
2001年6月21日,“万人坑”移交给北票市民政局管理,纳入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刘鹏远和其他3名职工的工资有了保障,市里还拨款2万多元为遗骨防腐,对馆内道路简易维修。
30年来,每逢年节,刘鹏远都会自费买一些祭品,祭奠死难的矿工。
这么做,家人理解吗?刘鹏远笑笑说,“他们早就习惯了,并且很支持我。”妻子为了补贴家用,从1995年起四处打工,如今在离北票31公里的地方给一个交警中队做饭。
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北票台吉“万人坑”的境况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2005年5月,北票日伪时期死难矿工纪念馆被命名为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并被纳入省级红色旅游专线,2014年10月,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刘鹏远说:“我就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北票有个‘万人坑’,让它时刻警醒我们的子孙不忘历史,不忘国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