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严禁燃令”折射社会治理新思路
这个春节为何不一般
上海“最严禁燃令”折射社会治理新思路
2月23日,上海。
从春节到元宵节的喜庆气氛还未散去,这座国际大都市交出了“最严禁燃令”的“大考”成绩单——外环内实现烟花爆竹基本“零燃放”,外环外燃放明显减少,蓝天白云和整洁干净始终伴随着节庆中的上海。
“这是这么多年来最安静、最清新的春节”“不放鞭炮,年味儿一点也没少”……上海市民这样说。交口称赞的背后,是“最严禁燃令”掷地有声、令行禁止,也由此呈现科学立法、人性化执法的新探索,以及城市管理、社会治理的新思考。
上海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姜平说:“上海‘禁燃令’的成效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方略、加强社会治理的一个生动实践和成功范例,是特大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力的检验和提升。全市各个方面共同营造多元共治的环境,真正实现严格执法、人人遵法,使得烟花爆竹管控条例切实落实好,让执法者和志愿者在管控工作中有成就感、人民群众有获得感。”
经过深入讨论研究,不断凝聚共识和优化完善,2016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上海市烟花爆竹管理条例》正式实施。
根据条例,从2016年1月1日起,上海市外环线以内区域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在禁燃区域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储存、运输烟花爆竹。
跨年钟声敲过1分31秒,上海一男子因在外环内燃放烟花爆竹被民警发现,新规实施后的第一张罚单由此开出。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禁燃令’能否落地,能否实现立法目的,要求我们必须以最为严格的标准进行执法,维护法律的尊严。”上海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白少康说,“当然,平安志愿者的积极参与,广大市民的理解支持也是不可或缺。”
一边是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的传统习俗,一边是百姓对空气污染、火灾隐患以及爆竹垃圾的深深忧虑。“禁燃令”刚满月就遇春节“大考”,上海全市各有关部门以及5万余名公安、消防人员将如何应考?
源头管控,是组合拳的第一招。新条例出台后,为加强对烟花爆竹市场的管控,上海购买烟花爆竹施行实名登记。警方通过购买信息,跟踪到18名购买了烟花爆竹、打算在外环以内区域燃放的市民,并及时进行劝阻。同时,上海控制了烟花爆竹销售许可证的发放,不再从外地新购烟花爆竹。这一举措,使得上海截至目前烟花爆竹销售总量不足8000箱,不到2015年同期总销量9万箱的十分之一。
“一方面是燃放的人减少,销量在减少,今年又没有新品卖;另一方面我也是城市的一份子,也愿意过年有个安静、整洁的环境,因此我就放弃了销售许可。”烟花爆竹经营户孙老板坦言。
第二招是巡查打击。上海成立41个多警种组成的行动小组开展专项行动,截至2月22日,共查处烟花爆竹违法犯罪案件1059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74名,收缴非法烟花爆竹4.1万余箱。与此同时,上海5万名警力全员上岗,与30万名平安志愿者一同在街头社区巡查,警社联动,织就了严密的社会管控网络。
第三招是引入征信系统。“以往处罚非法燃放,主要是处以行政罚款,对一小部分人而言,行政罚款的威慑力并不足,他们宁愿受罚也要燃放。”上海市公安局法制办主任范宏飞告诉记者,“为确保条例的有效实施,我们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依法将行政处罚结果纳入个人征信系统,建立起联合惩戒机制,增强市民自觉守法的意识。”
严格执法自然成效明显。在上海生活了22年的韩国人权宅哲对此感受颇深。“往年春节时,放烟花爆竹的人很多,声音很吵,也容易引发火灾或者爆炸。”权宅哲说,“但是今年春节,我发现不一样了,一点儿也听不到爆竹声了,空气干净、地面整洁。我对上海这个政策非常支持,能一下子限制得这么彻底,体现了上海优秀的执法能力和城市管理能力。”
基层共治市民自觉“从我做起”
“春节之前,我们挺紧张的,要实现外环内600平方千米‘零燃放’相当难,一是习俗使然,二是燃放者没有时间、空间限定,涉及面广。”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陈靖告诉记者,“但是依靠上下联动、警民携手,我们实现基层共治的能量最大化,30万名‘平安马甲’志愿者与民警在街头小区共同守护,让我们有了底气和信心。”
上海市委“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课题及其政策举措,在这次禁燃工作中体现了强大的“正能量”:街道社区成为了落实“禁燃令”的主阵地,基层干部吹响了宣传动员的“集结号”。
上海普陀知音苑社区党支部书记蒋群带领志愿者们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通过寒假学生们的倡议宣传活动,让更多成年人实践禁燃禁放;徐汇天平街道党工委书记王萍带领志愿者们顶着除夕的寒风在社区值守;黄浦老西门街道方斜居委会主任李芳带着儿子一起参加“社会实践”,将一份份告知书和一句句叮咛送进社区家庭……
正是在民警、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们的共同努力下,“禁燃禁放、从我做起”的氛围营造起来——喜结连理的新郎新娘在禁燃承诺书上签字,用自家的新婚喜添社区的平安福;社区民警和居委会大妈们,一户户登门拜访,一家家促膝谈心,一次次征得承诺,实现基层全覆盖。
执行“禁燃令”需要疏堵结合,居委会成为重要的疏通节点,法律落实由此更具人性化。许多原来的“燃放户”在全民动员的氛围中态度有了明显转变。执行过程中,不少居委会设置了烟花爆竹回收点,采取“礼品换烟花爆竹”,或提供电子爆竹等形式,鼓励市民主动上交存放家中的烟花爆竹。春节假期7天,全市180个回收点就接受市民主动上缴的烟花爆竹1500余箱。
法治引领从“禁燃令”走向更多共建共享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近年来愈发严重的空气污染、公共安全等问题,让广大上海市民认识到“从我做起”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同时,市民的法律意识在这几年显著提升,也在此次“禁燃令”的成功落地中发挥重要作用。
市民张家坤告诉记者,虽然春节禁燃禁放在感情上还有点不舍,但是既然上海出台了法规,自己也和社区签订了承诺书,“那我就会遵守,既是遵纪守法,更是言而有信”。
平安志愿者韩珊琴说,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会遇到各种各样“成长的烦恼”。对此,应当通过立法规范、严格执法、多元共治,实现最终化解。每一位市民,既是法律的遵守者,又是法律的监督者,这应当成为特大城市社会治理的常态。
一次成功的社会治理范例,给予立法者以信心、执法者以肯定、守法者以鼓励。上海市徐汇区天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高长生说,这次“禁燃令”树立了法律的权威,实现了民心的凝聚,凸显了基层的力量,而最终的目的,就是让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人都成为受益者。
姜平表示,有了这次“禁燃”经验,将来面对再大的困难,我们都有信心把事情做细做好,携手每一位生活在上海的市民共赢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