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经济发展新动能不断壮大 居民生活继续改善 上半年我省经济发展积极因素不断积聚

30.07.2016  03:01

  7月28日,从省统计局获悉,今年以来,我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在扩大有效需求的同时,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在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的情况下,全省经济运行逐渐趋稳,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积聚。上半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批以新产品、新行业和新业态为代表的经济发展新动能不断壮大,居民生活继续改善。

  上半年,我省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制造业中的高技术行业、第三产业占比不断提升,“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初步成效。

  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达65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所占比重为50.7%。医药、汽车制造、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运输设备等高技术应用较多的行业在整个制造业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其中增幅最大的为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

  在去产能方面,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产品产量均有所下降。1至6月,全省原煤产量比上年同期下降11.4%,生铁、粗钢、钢材产量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4.7%、4.7%和5.6%。在去库存方面,工业企业和商品房库存出现积极变化。1至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存货比上年同期下降1.7%,全省商品房待售面积比上年同期下降近1/10。在去杠杆方面,工业企业负债增长有所放缓。在补短板方面,第三产业投资所占比重有所提高。上半年,全省第三产业投资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超过六成。

  同时,新产品、新行业、新业态发展态势良好,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工业产品快速增长。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的工业机器人、城市轨道车辆、光缆等产品的数量均有大幅上升。在新产品快速增长的同时,传统工业产品中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增长速度也不甘落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的发动机、民用钢制船舶、合成纤维单体等产品都有所增加。

  与互联网相关的产业和商业模式增长同样较快。1至5月,全省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达7.6亿元、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76.2亿元。在“互联网+”的带动下,上半年,全省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是去年同期的1.5倍。

  经济发展积极因素的积聚还体现在城乡居民生活的改善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上。

  上半年,我省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530元,同比增长6.9%。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60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22元,农村居民收入增速略快于城镇居民收入。

  居民消费价格稳定。上半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仅上涨1.7%,涨幅与一季度持平。从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的上涨幅度最大,居住类和服务类消费上涨幅度最小。整体来看,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

港口生产忙
  近日,大连湾辽渔深水码头生产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港区码头工人奋战在生产一线,迎来进出口装卸高峰。据介绍,今年以来大连海港口岸对俄贸易量大幅增长,据最新统计,中俄出入境贸易船舶共41艘次,较往年同期增长455%,进口货物12.人民政府
春回大地暖 水稻育秧忙
  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到了关键时期,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