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共话“幸福沈阳共同缔造”

26.04.2017  09:43

    核心提示

  推进幸福沈阳共同缔造行动的基础在社区,关键在于激发群众参与、凝聚群众共识、塑造群众精神。市政协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渠道畅通、凝聚力量的独特优势,通过举办协商论坛,邀请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等分别从理论高度和具体实践角度,阐述幸福沈阳共同缔造行动的深刻内涵,以此号召和引导各界群众广泛参与,共同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共治”的社会治理新体系,推进幸福沈阳共同缔造行动常态化、纵深化、可持续发展。

  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肖春苹文王雁摄

   共同缔造,建设善治中国的重要探索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傅昌波

  沈阳关于全面推进幸福沈阳共同缔造行动的部署借鉴了“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经验做法,更结合了沈阳实际和时代特点,通过共同缔造提升城市的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和水平,这是建设善治中国的重要探索。

  应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共同缔造的积极性,从以下五个方面激发社会主体的活力: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依法行政的要求,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突破政府单一主体,落实“参与式治理”,即国家力量与营利企业、社会力量及公民个人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征求社区群众意愿,防止“剃头担子一头热”;通过政府资助、购买服务等形式,提升各类社会组织的服务管理能力;加强社会治理的法治保障,合理界定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权利和程序。

 

   推进“幸福沈阳共同缔造”的现实路径   

  沈阳大学副校长王淑梅

  推进“幸福沈阳共同缔造”,要顺应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进一步明确幸福沈阳的目标和定位,细化顶层设计,突出系统性和协同性,推进制度创新。

  要明确幸福沈阳的定位,着力打造平安之城、智慧之城、健康之城、包容之城,力争到2020年,让全市人民的幸福感得到显著提升,使“踏实感”“便利感”“温暖感”“自豪感”成为沈阳的“幸福符号”。还要细化“幸福沈阳共同缔造”的制度体系,建立大工(党)委决策议事制度、驻区单位党组织报到制度、街道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共驻共建制度,市、区两级机关要开展行政权力清单梳理工作,进一步明确公共管理权力下放内容,还要重点实施脱贫攻坚等12大惠民工程,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培育共同精神前提是切入共同利益   

  中共沈河区委副书记杨文凯

  研究共同缔造问题,一定要先研究好共同利益问题,因为没有共同利益就很难有共同精神,更谈不上真正的共同缔造,用这样的思想方法做工作,需要在实践上把握好以下几点:

  首先是确定目标要注重人本化,让群众感到目标与他有关,即让“幸福沈阳”的实践载体与具体化的群众利益直接挂钩。其次是抓工作要注重群众感觉,绝不能自拉自唱、自说自话。抓共同缔造项目化,是基层目前普遍的做法,但项目设计很有学问,要多做让群众有感觉的事,这样群众才能产生共鸣、形成共识,并最终生发出一种共同精神。另外,群众获益要注重普惠制,不能用局部共同替代整体共同。共同缔造的重心不在个体在整体,不在局部在普遍,这就提示我们一定要通过普惠受益调动群众广泛参与。  

 

   构建社会治理体系要有全局意识   

  辽宁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邓泉国

  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必须要有系统推进社会治理工程的全局意识。社会治理不是某一个主体或几个主体就能胜任的任务,也不是解决某个层面或某个环节的问题就能完成的使命,要从社会治理目标、社会治理主体等相互关联的维度来统筹推进。

  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必须以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为目标,需要调节社会治理的诸主体、诸要素之间的排列组合和相互链接关系,从而形成社会治理主体,即党组织、基层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社区组织和社会成员分工明确、责权清晰、共同参与的网络关系。合理动员和配置社会资源、释放权力与权利的合法性、调解社会行动者间关系和培育共同价值观念,是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有机统一的重要手段。

 

   首都社会治理要完成“四个转变”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原副所长戴建中

  以首都为例,针对北京社区治理当前面对的宏观、微观问题,“十三五”期间社区治理要在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内容和治理目标上完成“四个转变”,以适应社区管理方式的转型,促进“善治”的达成。

  首先是治理主体转变,即由政府治理向社会治理转变,治理过程由依靠政府单独完成向社会协商共治转变;其次是治理内容转变,即由社会被动接受政府治理指标向自主创新社会需求转变,由完成政府行政管理任务向满足社会需求转变;再次是治理方式转变,即由依靠政府资源的内部治理向开发社会资源的合作治理转变;最后是治理目标转变,即由事后治理向事前治理转变,以减少社区冲突为标准,推动由事后治理向事前治理转变。

 

   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新机制   

  市政协委员、东北大学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李坚

  政府购买社区服务中需要认真处理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购买机制问题。新机制下的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在沈阳市还处于起步阶段,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可以按照先易后难、由点到面、稳步推进的原则,开展政府购买基层社会服务,完善购买服务工作机制。

  在新机制中,首先领导干部应率先转变观念,积极推进政社分离,支持社会服务机构发展与建设,将原来由政府部门提供的事务性公益性服务活动逐步转交给社会服务机构;还要充分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推进基层社区组织建设,完善社会服务承载主体系统,构筑社会服务与治理的组织基础;要完善社会服务市场,健全购买机制,凡是能交给市场和社会的一律交给市场和社会,同时要制定相关管理办法,规范政府购买行为。

 

   幸福沈阳共同缔造组织保证是关键   

  中共沈北新区区委副书记金玉龙

  市委明确提出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共治”的社会治理体系目标,结合沈北新区近四年来的社会治理探索,我认为幸福沈阳共同缔造工作组织保证是关键。

  政府“放管服”改革首先要放权。目前财政供养的人员过于庞大,且绝大部分集中在“管”的领域,真正社会需要的服务环节却游离于政府体制之外,缺乏刚性保证。沈北新区经过先行探索,优化了社会治理环境,党组织核心作用突出,机关效率提高,社区力量壮大,群众得到实惠,“两层皮”变成了“一家亲”,符合改革发展方向,也证明了这条路完全可行有效。建议市委、市政府和全社会大力支持这种体制机制并普及到全市,在定编、定岗、定职责上给予更刚性的保证,方便为百姓提供更广泛的配套服务。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
小区消防通道画上停车位 警方取缔
  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38号刚刚引进新物业,Syd.Com.Cn
想发财动起歪脑筋 男子获刑
  从网上四处搜集下载淫秽视频存在网盘上,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