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无车日,让我们绿色出行

21.09.2016  21:39

  每年的9月22日是“世界无车日”。

  这一天,让我们少开一天车,选择绿色出行,为地球母亲减轻负担。

  “无车日”最早由法国发起,其宗旨是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了解汽车对城市环境造成的危害,鼓励人们在市区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骑车或步行。

  1998年9月22日,法国35个城市的市民自愿发起弃用私家车活动,世界上第一个“市内无车日”诞生。法国的这一首创在2000年2月被欧盟纳入环保政策框架内,9月22日亦成为“欧洲无车日”、“国际无车日”,此后,这一活动迅速扩展到全球。

  无车日,旨在唤起市民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反思自身生活模式。

  如今,保护环境、绿色出行、发展节能型和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共识。不少国际政要和社会名流也纷纷在不同场合中身体力行倡导环保出行方式。

  9月22日,不妨让我们放松心情,少开一天车,骑车慢行,感受不一样的生活。

  无车日:

  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无车日活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这里让我们看看一些报道吧!

  比利时  污染物大幅减少

  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2013年9月22日9时至19时,市区所有私人机动车禁行,市民可以免费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由于是周日,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外出,自行车挂上一个拖斗,里面的孩子们好不惬意;一些情侣骑着双人自行车穿行于大街小巷;几个‘全副武装’的专业运动员骑着自行车呼啸而过;而几个小姑娘骑着高头大马悠闲漫步。”这是当时关于无车日的一则报道。

  据比利时环保部门监测,在无车日里,布鲁塞尔的噪音降到了平时的1/6到1/8,空气中的微粒和二氧化氮降到了平时的1/3到1/4,其他有害物质也大幅减少,城市空气更清新了。

  几乎每年都参加无车日活动的德肯说:“无车日活动很有意义,通过宣传和教育,让人们慢慢改变传统观念和依赖机动车的生活方式,但是一天的时间远远不够。

  俄罗斯  发放半价公交票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一年一度的无车日活动始于2008年,随后圣彼得堡、喀山等十余个城市也相继效仿。9月22日这一天,莫斯科市政部门会发放30万张带有无车日活动标记的半价公交车票。此外,莫斯科市内的几条主要干道从当天零时至22时禁止机动车通行,人们可以在公路上步行和骑自行车。

  在莫斯科街头,平日车水马龙的道路显得分外空旷。许多市民在车道上骑自行车,滑旱冰甚至打篮球,还有人在进行滑板和极限自行车表演。道路中央的街心花园里,悬挂着一些展板,介绍使用公共交通出行的益处和绿色生活的相关知识。路旁还可以免费租赁自行车。

  为缓解交通压力,莫斯科市政府大力投入资金用于公交和地铁运营。现今莫斯科地铁日均客流量692万人次,而公交客流量则超过1000万人次。市内共有专用公交道路172千米,到2013年末达到197千米;莫斯科地铁现长度为313千米,政府计划到2025年将这一数字提高到650千米。

  世界减少私车行驶在行动

  如今,欧洲各国减少私车行驶、改善环境的努力并未终止。

  法国

  法国巴黎在南部兴建轻轨,改造道路,扩大公共汽车的专用通道,压缩私家车的行驶空间,增加自行车专用车道等。

  据悉,巴黎市政府正在考虑建立更多的自行车出租店和维修店,在巴黎350个地铁站旁增设自行车服务站,出租和存放自行车。通过多种方式鼓励法国人利用自行车代步。

  英国

  对进城的汽车征收进城税,使市内汽车流量减少了15%。

  意大利

  为减少空气污染和保护文物古迹,意大利政府早在1997年就提出了一系列有关交通管理的改革方案。方案要求拥有300人以上的机构必须设专人负责雇员上下班的交通管理问题。单位要为上下班同路的雇员购买或租用班车,政府给予适当补贴,此外,还鼓励多人搭乘同一辆汽车上下班、减少一人一车现象。近几年来,一些城市在政府和民间环保组织的支持和鼓励下已采取行动振兴公共交通,以替代私人车辆。这些措施主要通过机动灵活地安排公交线路,设立专线车、应召公共汽车及其他小型机动车,以方便乘客。为控制市中心区的空气污染,罗马市政府开始在规定时间内限制单号或双号牌照的私人汽车在市中心区的部分路段行驶。佛罗伦萨、那不勒斯等大城市也分时段限制市内汽车流量,尤其限制未安装催化器的私人汽车在市区通行。一些城市还使用大型客车来减少市内车流量。意大利政府已计划逐步用电动或天然气汽车取代传统用汽油做燃料的公交车。一些城市在较短的线路或公园内使用电动汽车。

  世界无车日

  历届主题

  无车日还没有在所有国家普及,甚至,各地区设立的无车日也不一样,每年无车日也没有国际统一的主题,许多国家和地区会根据本地区的特点提出不同的主题。

  在欧盟许多国家,“无车日”如今已被扩大为“无车周”,甚至每月都举行“无车日”活动。

  欧洲

  1998年    今天我在城里不开车

  2003年    我需要我的新鲜空气、车辆噪音危害

  2004年    让儿童在无污染的清洁城市里健康成长

  2005年    换一种方式出行

  中国

  2007年9月22日“绿色交通与健康

  2009年  “健康环保的自行车和步行交通

  2013年“关爱城市,绿色出行

  2014年  “我们的街道,我们的选择

  2015年  “绿色交通——选择·改变·融合

  2016年  “绿色交通选择改变融合

  发展历程

  1998年9月22日

  当许多欧洲城市面临着由于汽车造成的空气和噪声污染日益严重的状况时,法国绿党领导人、时任法国国土整治和环境部长的多米尼克·瓦内夫人倡议开展一项“今天我在城里不开车”活动,得到首都巴黎和其他34个外省城市的响应。1998年9月22日,法国35个城市的市民自愿弃用私家车,使这一天成为“市内无汽车日”。“无车日”这天,参与活动的城市将主要通过限制机动车进入城区,设立步行区、自行车专用区和举行其他相关活动来增强民众的环保意识,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并鼓励人们使用更为清洁的交通工具,以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

  1999年9月22日

  法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150多座城市参加了“无车日”活动。

  2000年2月

  欧盟委员会及欧盟的9个成员国确定9月22日为“欧洲无车日”。  旨在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减少城市交通压力和改变城市交通观念的环保活动。

  2001年

  中国尝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无车日”,这一年,成都成为中国第一个、亚洲第二个举办无车日活动的城市。

  2001年9月22日

  希腊和葡萄牙同欧盟大多数成员国一起,举办了都市“无车日”活动。

  2002年9月16日至22日

  欧盟举行欧洲环境保护周,活动包括各种环保展览、公共交通日、自行车日和街道生活日等。欧盟15个成员国和其他22个欧洲国家的1300多个城市参加了这次活动。截至2006年,全世界已有37个国家的近1500个城镇参与其中。

  2007年9月22日

  中国迎来第一个“无车日”。

  汽车不仅仅是速度和效率……

  诞生于19世纪最后10年的汽车,曾经是速度和效率的象征。

  步入21世纪,中国的普通消费者开始实现拥有汽车的梦想,但与此同时,拥堵、污染等问题开始困扰人们的生活。汽车也随之被称为“城市杀手”。

  来自国家环保部门的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机动车尾气排放在城市大气污染中的分担率将达到79%左右。据不完全统计,到2009年底,我国就已经有1.8658亿辆机动车了。按每车每年3万公里计算,每年排放的污染物达到137304.222万吨!而因此排放的温室气体更是天文数字!

  除此之外,汽车拥堵正损害着城市的“机体”。有人说,堵车给城市带来的损失无可估量。

  倡导无车日,号召人们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者就近步行,首先是人们对自身生活方式的一种反思。人们为了便于出行,获得更高的速度而买车;私车越多交通越拥堵,我们反而失去了效率和速度。

  让城市得到片刻清净

  “世界无车日”活动并不是拒绝汽车,而是要唤起民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

  9月22日这一天,让我们恢复行走和活动的自由,来体味平静生活的快乐。

  1998年9月22日,法国一些年轻人最先提出“In  Town,Without  My  Car!(在城市里没有我的车)”的口号,希望平日被汽车充斥的城市能获得片刻的清净。

  已经步入“汽车社会”的中国也很快“引进”了无车日活动。

  2001年,成都成为中国第一个举办无车日活动的城市。

  北京、上海、武汉等众多城市也开始开展“无车日”的宣传。

  2016年9月22日,又一个世界无车日要来了。

  少开一天车,为地球母亲减轻一些负担。

  来源:(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  李海英    魏爽  制图、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