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七鳃鳗等珍稀物种首次亮相
23.07.2015 11:25
本文来源: 环境保护厅
张国忠所说的开河鱼,是春天河水刚解冻打上来的鱼,尚未受到污染。作为辽宁的母亲河,辽河的生态环境曾一度备受关注。 “十二五”期间,铁岭市环保局环科院接受重任:首次承担国家水体污染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辽河流域典型水生态功能区生态管理综合示范》,选凡河、清河作为流域水生态管理和生物多样性恢复示范地区。
实施水专项示范项目,是改变过去只根据水体物理、化学指标来评价水质好坏的方式,转而通过水生生物多样性、种群和群落水平、关键种群结构、保护物种种类与数量以及不同水生生物群落的保护指标等,来综合评价河流水的生态健康状况。
“说白了,就是适宜清水环境生存的鱼种类及数量较多,表明水质清澈受污染小;适宜耐污染环境生存的鱼种类及数量较多,则说明水体受污染较重。 ”铁岭市环保局环科院院长李铁庆说,“掌握足够丰富客观的资料,才能对河流水生态健康状况做出准确判断,制定恢复方案,使流域内水生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流域内饮用水源的水质安全得到保障。 ”
2012年开始,铁岭市环保局环科院工作人员马不停蹄对水生生物种类、分布、数量等情况展开普查。仅3年,他们就在凡河、清河设置30多个断面,做成800余瓶鱼类、底栖动物、着生藻类等标本永久存留。这在铁岭环保史上也尚属首次。
尽管对凡河、清河并不陌生,但在铁岭市环保局生物标本室,记者还是吃惊不小。只见拇指粗细的鱼背上竟长9根尖刺,通体滑滑的,全体两侧竟各有7个鳃,还有长得像鱼类的水生植物……据介绍,从两大流域采集到的标本,包括鱼类、着生藻类、浮游藻类等,共有近900种。
“其中在清河上游捕获的东北七鳃鳗,堪称‘活化石’,是世界上仅存的无颌类脊椎鱼形动物之一,早于恐龙出现,有3.6亿年历史。还有九棘刺鱼、稀氏埃蜉等,在历年辽宁文献及河流采集中均未发现记载,一些珍稀水生物是首次亮相。这说明清河、凡河上游生态破坏较小,河岸带相对稳定。 ”铁岭市环保局环科院院长李铁庆说,这些发现对全市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采样收工回到住处,铁岭市环保局环科院工作人员全身都是汗水、河水、泥浆及甲醛、酒精等混合物,做标本时要戴着防毒面具,每天睡觉不超过6小时。经过大量艰辛工作,他们形成了《凡河流域清河流域农村面源管理数据库的构建》,制定了《辽河流域水生态管理办法》、《流域生态管理行政责任书》,完成多项研究报告。
铁岭市环保局环科院带领全国各大高校研究生组成13人团队取得的可喜成果,立即引起了中国环科院孟伟院士及国家、省环保专家的重视。去年,孟伟前来调研水专项示范成果时曾评价:“没想到铁岭把环境科研工作做得这么扎实、这么精细,这在全国也不多见。”“选铁岭做国家水专项的试点选对了! ”
本文来源: 环境保护厅
23.07.2015 11:25
关于征求《沈阳市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关于征求《沈阳市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沈阳市环保局
关于征求《沈阳市排污单位黑名单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为建立生态环境违法失信惩戒机制,沈阳市环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