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晋平:东北亚区域供应链优化调整的方向和路径
2021年9月28日,由东北大学、辽宁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辽宁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主办,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承办,中日韩合作秘书处作为支持单位的2021“东北亚区域合作论坛”暨“东北振兴论坛”在沈阳东北大学成功举办。来自全国政协、中央和国家部委的领导,国家级智库、东北地区高校、科研机构和日韩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新华社、中新社、辽宁电视台、辽宁日报、沈阳日报等媒体的代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此次论坛。
以下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原部长赵晋平发言实录。
有关产业链、供应链的问题引起了各国的重视。全球范围内供应链的调整已经在加快进行,供应链调整实际存在两种:一是企业根据市场的外部环境变化,通过投资布局关系的调整,从客观上推动供应链的实际调整方向;另一种是有些政府提出的所谓供应链调整的原则或者政治化标准。首先分析在市场力量推动下,特别是在企业资金参与下,东北亚或者在东亚区域范围内供应链调整的新动向,然后针对目前外部环境变化来提出建议。
东亚在全球供应链中处于中心地位,东盟-中、日、韩(10+3)是全球三大贸易中心之一,与北美、欧盟的全球占比大致相近。在2017年以后,由于全球经济大变局,特别是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供应链调整在加快,东亚各经济体占全球贸易比重最近几年普遍上升。这一现象说明两层含义:第一,东亚经济体之间贸易依存上升,关系更加紧密;第二,东亚成员间贸易占全球贸易比重,即对全球的影响力迅速上升。
全球供应链调整的方向,具体到东亚地区而言,是向区域内布局调整的集中。从2017年到2020年,东亚地区作为全球供应链中心地位更加凸显,比如半导体、电子元器件。在10+3范围内出口和进口可以说都超过50%,占到全球此类商品贸易额50%以上。如果加上香港和台湾,已经超过80%。这充分说明在一些重要商品领域,东亚地区作为全球供应链的地位是非常显著和在提升的。
哪些因素导致东北亚供应链地位上升?2017年到2020年,东亚的出口整体增长3.6%,进口增长1.6%,分开来看,作为区域成员的进口拉动出口增长超过40%,也就是说在3.6个百分点其中1.6个百分点是相互增长拉近的结果,作为进口亦是如此。充分说明区域内更加紧密的贸易关系是推动东亚作为全球供应链中心地位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东北亚三国的对外投资,是推动东亚地区产业链、供应链优化调整的最重要的力量。在2017年到2020年期间,中国、日本、韩国对区域内投资明显增长,特别是中国。中国对东盟地区的新加坡、泰国、越南的投资年均增长速度为12.1%。日本对东盟投资过去长期增长,在2020年由于一些结构性的调整,出现了负增长,但是对韩国和中国保持增长。供应链优化的调整背后的推动力量是彼此之间相互投资。这三国企业的对外投资,特别是对区域内投资,对下一步加强东北亚区域合作至关重要。东北亚区域作为供应链优化调整的中心地位进一步上升,将使得东北亚,或者整个东亚地区产业链、供应链趋于长期的安全和稳定。从长期来看,这是稳定东亚,或者东北亚区域生产网络的最重要的解决方案。
提出几点建议:RCEP预计在2022年实施,目前中日韩,还有一个国家没有履行程序,应加快进程,力争在2022年1月份实施。进一步深化中日韩、东北亚合作,可以借助中日韩自贸协定。下一步,既然中国申请加入CPTPP,不妨把CPTPP的规则标准来作为中日韩自贸协定的谈判原则,这样既解决了加入CPTPP三国间需要谈判的问题,同时三国自贸协定也类似于CPTPP的高水平,这个转换非常重要,也是适应新形势的必要。在全球经济环境变化中出现了逆流,个别国家对待经济问题时强调政治化标准,并且提出了所谓的价值观,或者双重的人权标准作为构建产业链供应链的依据和原则,违反多边体制下贸易投资基本原则。要加强政策协调,共同反对保护主义,维护东北亚区域生产网络和产业链长期稳定,并且带来价值链的稳定。
(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
【责任编辑:蔡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