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民歌传承与创新作品音乐会”在沈阳音乐学院精彩上演
沈阳音乐学院科研项目《东北民歌传承与创新转化》结题音乐会—“东北民歌传承与创新作品音乐会”于5月19日在沈阳音乐学院第二教学楼424多功能厅成功举办。沈阳音乐学院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冯志莲,副院长庞渤,沈阳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高维权等出席了本场音乐会。
东北音乐创新实验室对东北地区民歌资料进行调研、梳理和整理,并创作一批运用东北民歌元素创作的具有现代音乐审美特点的新作品。本场音乐会对传统东北民歌时期、东北民歌收集整理改编时期、改革开放后东北民歌创作时期以及当代东北民歌融合创新时期代表性作品进行分类呈现,并邀请辽宁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陶承志,课题组成员、沈音教授吕威,著名独立音乐人周迪以及本课题项目负责人、沈音现代音乐学院院长吕威霖四位嘉宾对各个时期的民歌创作与音乐特点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
陶承志老师讲述传统东北民歌时期作品,这一时段的作品深具东北黑土地民间风情,《王二姐思夫》、《小拜年》、《看秧歌》、《月牙五更》、《正对花》《茉莉花》等作品铺开了一副色彩浓郁东北风情,史玉学、穆倩等歌唱家的演唱将北方民众的风貌情感以音乐形式进行呈现。
吕威霖老师为观众讲述新东北民歌时期作品,他指出:脍炙人口的《二十四节气歌》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产物,热情奔放的《串门》展现了东北人的豪爽,旋律轻快的《新货郎》、《丢戒指》以及婉转悠扬的《乌苏里船歌》既是东北传统民歌的整理发展,也反映了这一时期人民的生活场景,充分展现了东北民歌的多元性特点。
吕威教授开启东北民歌创作成熟时期作品的篇章。这一时期的作品风格多样,《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如春风拂面而来,婉转柔美的《辽河水从我家门前流》将辽河两岸自然风光与人文风俗尽数道尽,《牵挂》唱出了北方汉子对母亲的深情厚爱,《海浪花》表现了海军守卫祖国的决心,《像你一样》表达了人们像雷锋一样坚守岗位、做一颗永不生锈螺丝钉的坚定信念。这一时期的演唱方法不仅具有东北传统演唱特点,同时借鉴了美声唱法等演唱方法,白宁、沈德鹏的演唱就体现了这一特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由史玉学和胡海鑫同台演唱,他们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和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民族声乐系毕业生,体现着东北音乐文化的血脉始终在沈音传承着。
周迪拉开东北民歌融合创新时期作品的序幕,《念念》在东北民歌传统曲调基础上融合现代民谣音乐元素,娓娓道来今天青年人对长辈的爱意,《你就是我想去的地方》用爵士风演绎东北民歌,唱出游子对家乡的思念,摇滚与说唱风作品《再唱东北风》在传承中创新,极具民族性又极具时代感。音乐会在《再唱东北风》的热烈演绎中圆满结束。
音乐会邀请辽宁歌舞团(辽宁民族乐团)彭俊尧担任乐队指挥,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艺术指导邹彦卓副教授担任艺术指导。
东北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宝贵的财富,它承载了丰富的东北区域文化的历史信息、民族情感、民俗民风等文化意蕴。课题组历时两年精心策划、深入调研,挖掘整理研究不同时期东北民歌,剖析其艺术特点、文化意蕴、时代意义和人文价值,结合多位专家学者的宝贵意见,最终以音乐会形式将研究成果进行艺术呈现。
本场音乐会是沈阳音乐学院师生联袂献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音乐艺术的一次有益尝试。艺术家通过娴熟的技法表达真挚的情感,酣畅淋漓的演绎带领现场观众领略东北民歌别样风采。沈阳音乐学院师生将更为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守正创新,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
(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 吴勇)
【责任编辑:吕佳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