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之星”整体出水 搜救人员进舱
6月5日,湖北荆州,“东方之星”出水已经完成,现场集结大量救援人员,新一轮的工作即将开始。百余名天津市民为长江沉船遇难者点亮烛光祈福。通宵作业为扶正作准备沉船整体扶正打捞工作正在进行中“东方之星”起吊迅速 船体已侧翻过来“东方之星”游轮正在被扶正船体完全扶正 开始整体抬升“东方之星”被缓慢吊出水面58岁的老吴,是这次翻船事故中第一个向外发出求救信号的人。
103 截至5日18时20分,遇难者人数升至103人,14人生还,仍有339人下落不明。
7 在5日晚举行的“东方之星”客轮翻沉事件第11场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军区参谋长刘小午说,目前搜救的“主战场”转到扶正的船内,力争7小时内完成舱内搜救。
“东方之星”起浮作业从昨日16时6分开始,到18时50分许,船体已整体打捞出水。搜救人员进舱作业。昨晚进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徐成光表示:扶正过程中机舱内出现小范围漏油,现已投放大量吸油毡处理。事故原因还需专家登船调查后才能有结论。
救援人员进入舱内
记者在施救现场看到,到15时许,船头部位钢缆已经更换完成,并开始对船尾钢缆进行调整。从而将船体内的水排出来,减轻起浮的重量。有两台起吊机器同时作业,保证平稳用力安全起吊。
随着吊臂、钢缆的拉升,江水一点点从船舱中溢出,船体也缓缓上浮。记者看到,“东方之星”船舶的蓝色顶棚边沿像树叶一样,翻折过去。
靠近岸边的船头提升较快,船尾抬升相对较慢,船头已出水两层时,船尾才刚刚露出一层。救援人员随后调来了一台新的起吊船,在船尾又加了一根钢缆。
随后,18时20分左右开始,3艘起吊船同时作业,船体抬升速度明显加快。半小时后,“东方之星”基本全部出水,救援人员已进入舱内。
整体扶正打捞分两步走
据介绍,整体扶正打捞需要分两步走。首先对遇难船舶进行钢丝穿起,组织潜水员分批深入河底牵引钢丝,在遇难船的前后部位各两个缆桩上套上钢丝,用于大型起吊船的稳固、扶正和吊起;第二步是现场打捞船开动,开展扳正和起浮。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徐成光介绍说,整体扶正打捞的实施,是结合近期搜寻结果和使用生命探测仪结果,没有再发现生还者和生命迹象,根据专家的综合研究分析,船体内再有生还者希望越来越渺茫,在总体判断没有人员生还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实施整体扶正。
在70多个小时的搜救过程中,200多名潜水员深入水下,对船上的100多个房间逐个探摸;救援人员对空气舱、污水井、首间舱进行了割孔探查,均未发现生命迹象。
救援专家介绍说,实施沉船整体扶正打捞,能够尽快地全方位对所有舱室进行排查,有利于“在最短时间搜寻失踪人员,最大限度保护逝者尊严”。
密切关注沉船油污泄漏
记者从交通运输部获悉,5日上午召开的“东方之星”轮翻沉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上明确,搜救和打捞工作仍是当前主要任务。同时,相关部门要密切关注沉船油污泄漏情况,妥善做好沉船扶正起浮作业期间的油污清除工作。
据悉,为防止沉船油污水污染长江水域,搜救现场准备了吸油毡、消油剂和清污专家,通知溢油回收船待命,根据施工进展和现场实际情况,从沉船下游方向上游开,随时做好清理沉船污油水的回收工作。
359名游客购买了意外险
上海协和旅行社法人代表陶非5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介绍,“东方之星”上有359名游客购买了人身意外险。
讲述
船长:想用速度抵住风
6月1日21时30分许,重庆东方轮船公司所属的“东方之星”游轮,在由南京驶往重庆途中,遭遇大风,翻沉在湖北监利长江大马洲江段。
长江大马洲江段,水面宽阔。21时20分左右,风雨大作、电闪雷鸣。一股强劲的龙卷风正在向“东方之星”悄然袭来。“房间飘进大雨,不少房间进水的游客忙着把打湿的被子和电视机搬到大厅。 ”获救后的旅行社导游张辉回忆说,刚开始他发现船倾斜了。“倾斜度很大,有45度。一些小的瓶子开始滚落,我捡起来,它们又滚落了。 ”
他觉得不对,跟同事说:“好像碰上大麻烦了……”话没说完,船就翻了,他觉得只有“半分钟到一分钟的时间”。
2日和3日,已被控制的船长张顺文、轮机长杨忠权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
张顺文说,当时的风在3-4级左右,从南边往北边吹。他想走背风,往北偏行,想用速度抵住风,但风力突然剧增,船身失去了控制,左满舵也抵不住风。
杨忠权回忆说,当时他从甲板巡视回来就一两分钟,水就涌进了机舱,照明一下就没了,“这时感觉船已翻了”。“东方之星”翻沉后,倒扣江中,江面只露出一米多高的船底,外界无人发现。直到当日23时51分,海事部门才接到船上落水人员上岸后的报警。
海事部门接警后查明,这艘游轮载有456名旅客和船员,尤其令人揪心的是,旅客多数是“夕阳红”老年团成员,年纪在50岁至80岁。
400多个生命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牵动着全国亿万人的心。生命高于一切,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大救援就此在长江上展开。
幸存游客讲述沉船前一分钟杯子倒在茶几上 地毯盖在头上
江水把他顶出了舷窗
“那一扇窗,乘船的那几天,我开了关、关了开,很熟悉。 ”精干的老吴一脸沧桑,劫后余生的他,操着一口天津话向记者讲述了事发当晚惊心动魄的经历——
“看了天气预报,说武汉有大雨”
5月28日,来自天津的老吴带着老伴儿,住进了位于“东方之星”四楼的421房间。
“这次我和老伴儿坐头等舱,不是家里条件好,而是我老伴儿睡眠不好,夜里有响动就失眠。 ”老吴说。
到房间,老吴和老伴儿高兴地把各自的茶杯放到了茶几上。
正是这两个茶杯,在后来的翻沉事件中为老吴赢得了生机。
一路风光迤逦,时间过得很快。6月1日中午饭后,“东方之星”的游客来到三国赤壁古战场游览。
“晚餐是那几天在船上吃得最好的一餐,米饭管够,三个菜,好像是炖炸鱼、豆角和西红柿炒鸡蛋。我老伴儿吃得很高兴。谁知道这是她和我最后的一顿饭。 ”老吴泣不成声。
大约晚7点钟,老吴从甲板上回到房间看新闻联播。“看完了新闻联播,还看了天气预报,说武汉有大雨。 ”
而此时,天还没有黑,老吴看到外面正在刮风下雨,“东方之星”仍在快速行驶,将两岸暮色里的风景抛在身后。
“杯子倒下到船底朝天只有1分钟”
“雨越来越大了。 ”老吴说,他和老伴儿靠着床头,雨点子拼命打在玻璃窗上,“风吹在窗户上,刺啦刺啦地响,雨点子如同横着拍击在窗玻璃上一样。 ”
晚上9点多,窗外的风雨更大了。“很奇怪,当时我想到了船会不会翻,但又觉得这种倒霉事不会被我们遇上。 ”
雨点子越来越密集,雨拍打玻璃的声响也越来越大。“感觉就像砸在玻璃上一样。 ”
这个时候,服务员在走廊里喊:“雨太大了,把窗户关上,把床往门的方向推一点,免得打湿床。 ”
“我关了窗户。在船上已经几天了,我对窗子开和关已经很熟练。窗子一推就关上,窗户和窗框扣的卡子一捏就打开,已经摸索出怎么用巧劲开窗。 ”他说。
“我没听服务员的,没有动床。 ”老吴说,突然杯子倒在了茶几上,我立即起身去扶。
与此同时,他的老伴儿已经滑落在地,头搁在床沿上,而杯子已经从茶几上滚落到门口。
“我站着,往门口方向滑去,到厕所门时,我伸手拉我老伴儿,拉住了。但是这个时候她的床滑下来把她挤到墙上。而我的床被立柜挡住没有滑下来。 ”
这时,房间的地毯盖在了他的头上,他感觉船已经翻了。水很快淹了上来。他扒开头上的地毯,忽然涌进的水将他推到了窗户口。
“我的窗户这时已变成了‘屋顶’,我本能地、迅速地用手捏住了锁窗户的卡子,窗户一下子打开了! ”
水把老吴顶出了窗外。
当老吴的头露出水面时,他看见船已经是底朝天了。
“从杯子倒下,到船底朝天,整个差不多只有1分钟时间。太快了! ”老吴回忆说,如果不是下床站起来扶杯子,他肯定跟老伴儿一样滑到墙边了。如果没有立柜挡着床,他也会被滑下来的床挤到墙边。
“江水在往舱里灌,空气在往上冒”
钻出水面后,老吴发现他的左右两边都有人,左边3位,右边1位。他爬上了朝天的船底。
“太冷了!漆黑一片,只能凭借闪电看四周的情况,我们五个人都在船底上。 ”
然而,反扣的船底并非安全之处。
老吴发现,船底边上的江水里不停地有水泡上来,“这意味着江水在往船舱里灌,空气在往上冒。 ”
“船体还在下沉! ”老吴意识到,死亡又一次向他靠近,船在一寸一寸下沉,他的心越揪越紧。“在这里坐着肯定是等死。 ”于是他跟另外四个人说,“不能在这里等,得游出去! ”
借着闪电,老吴发现距离北岸最近。大约花了20多分钟,老吴游上了岸……
老吴,名叫吴建强,天津东丽区人。他是这次“6·1”长江翻船事故中第一个向外发出求救信号的人。今年58岁的他,是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民。
翻船后的第三天,老吴对记者说,现在站着还感觉到地在晃。
本版稿件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