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陵路,几百年都这样有人气

24.03.2015  10:30

  说起东陵路,外地人对那一代的印象是农大、世博园、棋盘山,而大部分沈阳司机的感慨只有一个字:“堵”。如今,东陵路高架桥工程正是为了缓解该处的交通拥堵状况而施工建设的。近日,沈阳市东陵路高架桥结束冬歇期,正在进行上部主体结构施工,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过往车辆需要绕行。

   东陵路为啥总是人气“爆棚”?

  东陵路有着数百年历史,它不仅是一条连接沈阳市区和高校、风景区、抚顺的必经之路,当年,这里更是清帝东巡祭祖的必经之路,在东陵路两旁的前陵堡、后陵前堡村子中,还流传着不少有趣的故事和历史传说,更给这里平添了几分厚重与沧桑。

   东陵路经历清帝东巡盛况

  从现在的沈阳地图看,东陵路是过了珠林桥后,一条向东延伸的路,通往新立堡、沈阳农业大学、东陵公园。过了东陵公园后,这条路改了名字,分别向世博园、棋盘山和抚顺方向延伸。这是一条相当繁忙的路,以致为了改善路上经常拥堵的局面,如今东陵路正在封闭施工。

  其实,早在数百年前,东陵路及其周边已是块“风水宝地”,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陵寝福陵,就设置在它的终点。

  在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佟悦先生的《清代盛京城》一书中,讲到了福陵的选址。福陵位于沈阳城东不到十公里的石嘴头山,这不仅仅因为它是距沈阳城最近的一座山,从风水角度看,石嘴头山北侧连接长白山脉,山前不远处即是从辽东满乡发源,蜿蜒流经沈阳、辽阳并最终汇流入海的浑河,按照中国陵寝的选址原则,这个地方再好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说,这里就位于通往抚顺的大道旁,很方便后人们来往福陵、永陵祭祖。

  福陵在1629年初步建成,努尔哈赤被安葬在这里后,每年清明、冬至或除夕等节令,皇太极都要亲自或派遣官员前往祭祀。

  当时的福陵很简陋,只建成了隆恩殿所在的方城、门前石雕牌坊等少数建筑,大多数建筑是在入关后的顺治、康熙年间逐渐增建和改建完成的。当年的盛京城距京师700多公里,清朝的皇帝们自顺治元年(1644年)入主中原后,曾有4位皇帝共10次东巡,其中康熙皇帝玄烨三次,乾隆皇帝弘历四次,嘉庆皇帝顒琰两次,道光皇帝旻宁一次,而皇帝们巡幸陪都的直接缘由,都是祭祖。

  当然,身为一国之君的皇帝,带领数千兵马的庞大队伍不远千里东行,这里面也有巡视东北边疆等附带的政治意义。

  清帝东巡的路线大致有两条,一是先往新宾祭永陵,再回沈阳祭福陵、昭陵,入城至故宫小住数日,然后返回北京;另一条路线是先从北京到承德,再经内蒙古东部入吉林境内,向东南行祭永陵,再至沈阳祭福陵、昭陵。

  而无论选择哪条路线,东陵路都是清帝东巡祭陵的必经之处。

   前陵堡守陵人世代守望

  在福陵西侧,东陵路两旁,当年曾分布着后陵前堡、前陵堡两个村庄。

  如今这两座村庄已被鳞次栉比的楼房所取代,很少有人知道,这里与福陵结下了300多年的渊源。

  顺治十四年(1657年),福陵建筑规模基本完备,为加强管理,清政府在前陵堡相继设置了“总管衙门”、“掌关防衙门”。其中总管为三品大员,负责福陵治安保卫;掌关防官为四品官阶,负责福陵祭祀和管理事务。

  与此同时,又为总管、掌关防官及其家眷,设置了“总管府”、“掌关防官府”。这些官员与他们的家眷,相继在前陵堡或附近建造房舍居住。

  到了康熙年间,为修缮及祭祀需要,前陵堡又增设了“四品官办公官房”,以及“乳牛馆”等衙门。由于衙署、府第逐渐增多,人口骤涨,区域不断扩大,各种商业、服务业的店铺也应运而生。当年的前陵堡,有“陵街”之称。

  这里的兴隆景象,从清中期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一直人气很足。

  1925年正月,奉天省公署接收了福陵,福陵总管、掌关防等衙门相继被撤销,各衙门官员、兵士、执事人役等悉数遣散,旧衙署、府第及其园田地亩等产业,一律收归政府所有,由当局向乡民出租、出佃。从此,昔日壁垒森严的高宅大院,成为民居或乡民公用之所。

  有史料记载:原“总管衙门”的11间房屋和院落,改作前陵堡小学校;原“总管衙门”、“听事房”的两间草房,由村民阿克达春租用,开办了“复兴隆”商号;原“掌关防衙门”,改为前陵堡村公会;原“总管衙门”所属一块田园,由“谦和永”商号主人赵贵谦租种……

  年近80岁的赵晴光老人,幼时便居住在前陵堡村,他所在的家族是福陵守陵人的后代,他的父亲承善,是福陵最后的尚茶人,这个官职不大,祭祀时主要负责管理茶、香烛等祭品。

  “我们这一支里,守陵的没出过大官,我爷爷文升也是尚茶人,我太爷爷永安是甲兵,上数到我太爷爷的爷爷叫石满的,官任中宪大夫,这家谱里都有记载。”赵晴光说,“我们家另一支的官做得比较大,像跟我爷爷同辈的景昱,官至花翎掌关防。掌关防是关防衙门里的最高长官,他有花翎,说明还是立过功,皇帝给了赏赐的。”

  小时候,赵晴光曾好奇地问过父母:“陵内那大坟墓里埋的是谁?”

  “清太祖努尔哈赤。”父亲说。

  “还有许多童男童女。”母亲马上补充。

  还有一次,赵晴光的妹妹赵淑惠在家中无意发现帽盒里一顶样式特别的帽子,很感兴趣地问:“这是谁的帽子?”承善很自豪地告诉女儿:“这是我上朝时戴的。”那时,淑惠并不知道什么是上朝,在哪儿上朝。承善又接着说:“我在陵里当差。”老伴马上接了一句:“你爸就是一个看坟的。”

  守陵是个好差事,平时拿工资,过年节时还发东西。赵晴光小时候,就曾跟父亲一起去领过一次饷银,那次好像是过年,父亲领他来到浑河边,岸边停着一个船舫子,父亲进去,出来,手里就掂了个小包,里面发的是过年钱。

   “龙”“凤”村存亡之谜因和珅

  多年来,前陵堡一直流传着一个有关龙、凤村的传说,据说前陵堡老名叫“凤村”。

  在福陵东面,以前还有座“龙村”,而“龙村”消亡已久,与和珅建造祖茔有关。

  传说和珅得势时,打算选择一块风水宝地营造祖茔,于是,他高价请来一位著名的风水师为他选择风水宝地。

  这位风水师说:盛京福陵附近的“龙村”,乃形胜宝地,可建祖茔。于是,嚣张的和珅立即命人来到福陵东侧的“龙村”,将村中百姓统统赶走,然后大兴土木、营建祖茔。到了嘉庆年间,和珅遭到严惩,他营造的祖茔也随之被拆除平毁。

  遗憾的是,“龙村”却没能恢复过来。

  不知是不是与风水相关,但几百年来,东陵路上却是越来越繁华。这里是从沈阳市内东行至抚顺的必经之路,此外,1952年,沈阳农业大学在此建校,1959年,沈阳植物园(世博园前身)建在东陵路的延长线上,随后,棋盘山风景区也兴盛起来。

  交通干道加上高校再加上旅游文化,东陵路每日车水马龙,遇到节假日,就成了众多司机皆知的拥堵点之一。如今,东陵路高架桥工程正在紧张地建筑施工中,东陵路即将变成“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