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两大矛盾补齐两大短板 辽宁激活振兴新动力
破解体制机制、经济结构两大矛盾
补齐创新不足、创业不多两大短板
辽宁激活振兴新动力
去年以来,老工业基地辽宁经济增速持续下降,尤其是今年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掉在了后面。辽宁怎么了,民生怎么办?
“今年省政府确立的目标是就业80万人,截至6月底,全省实名制就业43.4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54.3%;城镇登记失业率3.28%,控制在年度计划4.3%以内,就业形势好于预期。”省人社厅副厅长林国军介绍。
经济数据不算漂亮,就业则较为平稳,体现出改革放权带来的红利释放。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陆续出台,创业者也迎来了创业的黄金时代,上半年新登记公司保持两位数增长;全省扶持创业带头人7729人,带动就业4.85万人。财政收入两位数下降,民生投入却两位数增加。上半年,辽宁用于民生支出同比增加18.4%,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8万套。
当前东北新一轮振兴到了滚石上山、爬坡的关键阶段。面对持续下行的压力,辽宁不求速度,但求质量效益,坚持对症下药,长短目标结合,着眼当前守底线、保民生,立足长远做好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着力破解多年积累的体制机制和经济结构两大矛盾。针对创新不足、市场不活、创业不多的短板,力求变要素驱动为创新驱动,向创新、改革、市场、开放寻求振兴新动力。“我们要依靠‘四个驱动’,激发老工业基地的内在动力和活力,推动辽宁的新一轮振兴。”辽宁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说。
创新是永不枯竭的动力。日前,辽宁决定,筹集100亿元专项资金,建立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引导鼓励传统产业改造、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在沈阳远大集团,科研项目公司制使科研人员从科技成果转化中终身提酬。“研发团队可以从PM2.5除尘设备销售价中提取3%,这个产品只要销售,我们就可以提成。”研发负责人李雄浩说。上半年,规模以上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长8%,远高于工业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