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20个月大女婴拽电线 电磁炉上的火锅油汤翻了

13.01.2016  11:01

  本报讯(华商晨报掌中沈阳客户端记者仓一荣)家长没留神的工夫,20个月大的女婴好奇拉拽电磁炉的电线,一锅烧滚的油汤从头浇下……

  28岁的沈阳市民慕先生不愿回想女儿出事那天的事情。起早贪黑送快递,买房结婚生子,他原本靠自己的打拼挣得了一个美满幸福的小家庭,但这美好的一切在一瞬间崩塌……

  孩子妈妈连续忽视三种危险

  本月8日中午,慕先生在送快递的间歇给妻子打了个电话,①妻子说要和女儿彤彤在家吃火锅。没过多长时间,慕先生接到妻子的电话,女儿出事了。

  原来,妻子用电磁炉烧了一锅涮火锅的油汤,②因为忙着弄菜,一时之间没有照顾到彤彤。

  ③已经学会走路的彤彤走到餐桌旁边,可能因为好奇拉拽电磁炉的电线,一锅烧滚的油汤从头浇满全身。

   冬季为婴幼儿烧烫伤事件高峰期

  根据近两年国内媒体的报道,本报记者梳理了发生在我国多地的婴幼儿烧烫伤事件。20起案例中,发生在冬季11月到1月的占75%。

  武警辽宁省总队医院烧伤科主任张博介绍,从医院接诊的实际病患案例来看,其实一般在夏季7月到9月为烧烫伤事件多发的季节,因为夏季人体穿着衣服较薄,导致烧烫伤情况更多。“但是具体到婴幼儿病患来看,冬季是烧烫伤事件的高峰期。”张博说,冬季有很多家庭经常生炉子烧火、使用热水瓶,一些生活习惯导致婴幼儿易在冬季被烧烫伤。

  ①

  80%的案例显示,婴幼儿在发生烧烫伤意外的时候,缺少家长在旁看护。

  “孩子本性就是活泼好动,对很多东西充满好奇心。发生烧烫伤意外,很多都因家长粗心。”张博说,经常接诊的一种情况是,家长临时要去做什么事,一转身的工夫,孩子就打翻了暖水瓶。发生烧烫伤事件的地点,厨房排在第一,为45%,其次是浴室。

  八成婴幼儿烧烫伤都没有家长看护

  ②

  这些案例中,被烧烫伤的75%以上都是8个月以上会爬、会走的婴幼儿。其中,孩子因好奇心,有主动碰触热水壶,主动拉扯煤气胶管、电饭锅电线的情况占35%。

  张博介绍,从医院接诊病患实际情况看来,以2岁到3岁的孩子为主。“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既活泼好动,好奇心旺盛,又缺乏判断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张博说。

  75%被烫伤为8个月以上会爬婴儿

  ③

  武警辽宁省总队医院烧伤科主任张博介绍,慕先生妻子的应急处理方法还是比较妥当的。有些案例中,孩子烧烫伤后,一些家长只是用嘴吹气儿处理孩子患处,甚至没做任何应急处理,直到第二天才送医的情况占25%。

  ④

   25%案例中家长应急处置明显不当

  慕先生说,女儿被烫伤后,④妻子先立即用凉水给女儿患处降温,然后用剪刀剪开了女儿的衣物,检查患处。妻子没有等120急救车赶到,而是立即打车将女儿送往医院。

   凉水降温、查全身、急送医得当

  据烧伤科医生介绍,从医院接诊的实际情况来看,家长们应对婴幼儿烧烫伤的情况经常有三大误区:

  1.不做任何应急处理。

  家庭中一旦出现婴幼儿烧烫伤的情况,家长应该第一时间褪去孩子身上的衣物,并立即用凉的流水持续冲洗30分钟以上。“烧烫伤跟别的病症不一样,别着急往医院跑!应以第一时间应急降温、减少热力持续损伤为主。在应急处理后及时送医,并用毛巾包裹家中常有的雪糕、冻肉等,在送医路途中敷在孩子的患处持续降温。

  2.顾头不顾尾,没查看孩子全身。

  “经常有一种情况,家长发现孩子脸被烫着了,就赶着处理脸。送到医院才发现,其实热水也流到了胸前,已经浸泡衣服‘蒸’着孩子胸口的皮肤很久了。”张博说,正确的做法是及时检查孩子全身。

  3.听信土办法,乱在创口涂抹药膏。

  张博介绍,一些家长听信民间土办法,在孩子的创口涂抹牙膏、酱油、大酱等等,这些都是错误的。

  -提醒

  烧伤科医生介绍家长常见三大误区:

  立即送医、顾头不顾尾、乱涂东西

  彤彤被紧急送医时已经休克。医生告诉慕先生,孩子有生命危险。经检查,⑤彤彤的脸颈、两臂、胸背等处都有烧伤,面积达到40%。

     ⑤

  65%的婴幼儿烧烫伤面积达到20%以上

  在这20起案例中,有65%的婴幼儿烧烫伤面积达到20%以上,其中还有一些造成孩子失明、毁容、失聪、走路跛脚等严重后果。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
小区消防通道画上停车位 警方取缔
  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38号刚刚引进新物业,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