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机化展望大会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1月21日,以“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主题的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中国农业机械化展望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农业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保部、中国工程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国可持续农业机械化中心、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与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部分农机科研机构和大型农机制造企业的领导、专家和代表共160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由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支持、约翰迪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协办。
面对乡村振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农业机械化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质量不高的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受到农机装备有效供给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机农艺结合不紧密、组织人才与政策供给保障不充分等多方因素制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敏丽教授认为,本届中国农业机械化展望大会目的就是搭建平台,共同探讨如何通过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张天佐就如何构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体系做了分享。他指出,构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政策体系要把握好五个原则,即坚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思想、坚持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机制设计、坚持着力发挥市场作用的政策导向、坚持切实保障农民利益的价值取向、坚持调动各方积极参与的制度安排。同时,加快构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构建好十个政策体系:一是建立健全农业农村优先保障的财政政策,二是建立健全激励约束并重的金融支农政策,三是建立健全功能互补、保障有力的农业保险政策,四是建立健全渠道多元制度保障的农民增收政策,五是建立健全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六是建立健全以改革赋能为核心的农村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机制,七是建立健全农村人才激励政策,八是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运营管护机制,九是建立健全乡村国土空间资源开发保护制度,十是建立健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考核评价制度。
张天佐认为,目前农机市场总体上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关头,常规机具产能过剩、市场饱和;薄弱环节和空白领域还未取得根本突破,有消费需求但无好用的机具;农机社会化服务也进入调整升级的阶段。他指出,农机化问题的核心也是经济问题,农机产品要适合农民的购买能力,才能形成有效需求,农业机械化到了使用机器比人工合算的时点才能快速发展,而农机手只有更高的比较收益才能把农机社会化服务作为职业。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李伟国在会作了题为“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报告。李伟国指出,与现代农业发展新需求相比,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三高三低”:从作物上看,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较高,棉油糖等经济作物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较低;从区域上看,北方平原地区的机械化水平较高,南方丘陵山区的机械化水平较低;从产业上看,种植业机械化水平较高,而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果菜茶、设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较低。发展不充分表现为“三多三少”:小马力、中低端机具多,大马力、高品质机具少;单项农机作业的技术多,集成配套的农机作业技术较少;小规模自用型农机户较多,大规模专业化农机服务组织较少。发展不充分的主要特征是作业质量不高,科技含量低,农机化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他指出,要着力解决农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未来要以目标引领、问题导向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实现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推进农机化质量、效率和动力的变革;要适应结构调整、生产方式的转变以及农民增收的要求,推进区域优势农作物机械化的发展。他还提出,在2025年实现关键技术突破,解决“无机可用”的问题,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着力解决重点农作物机械化问题,抓薄弱环节、补短板,研发高效、低耗能智能农机装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在会上以“小农分化与政策调整”为题做了演讲。他认为,在当前农地的功能在发生变化:农民的增收功能、就业功能和社保功能在减退,同时农地的生计保障功能在淡出、生产要素功能在彰显。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中,小农退出具有特殊性和迫切性。他强调,必须平衡好现代化农业与小农经济之间的矛盾,着重要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完善三权分治,二是如何选择规模经营组织形式,三是如何看待社会化服务,四是如何培育职业农民。
约翰迪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刘镜辉作了题为“大数据下的未来农业”的报告。结合约翰迪尔在农业信息化、农机智能化方面的探索,刘镜辉给与会者展现了未来农机全自动化发展的生动图景。他还指出,人工智能在农机领域的应用已经近在眼前。他表示,约翰迪尔作为全球农业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将坚持着眼未来、为农机4.0时代贡献力量。
中科重科农业机械副总经理滕兆斌在会上认为,通过国内龙头农机企业的不懈努力,目前国内农机产品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在快速缩小,导致国外农机产品在国内存在下探趋势。同时近年来国内企业在补短板方面也取得了瞩目成绩,像中联重科的甘蔗收获机械产品正日益成熟,在国内市场可与外资产品同台较量。针对近两年行业高度关注的农机国二升国三问题,滕兆斌认为,目前国内的国三发动机成本较高,高压共轨发动机在一些关键零部件方面尚需从国外进口,同时,国三发动机在服务体系方面尚主要依靠生产厂家,社会化服务体系未建立起来。滕兆斌展望,下一步中国农机领域国三升国四不会像国二升国三这么困难,推广国四发动机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不过同样需要解决成本与服务这两大突出问题。
本次会议是一次规格层次颇高的会议。会议开场仪式由中国农业大学杨敏丽教授主持,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李召虎、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咨询委员会主任白人朴、联合国可持续农业机械化中心主任李宇彤分别在会上致辞。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土地科技创新中心总工程师贾文涛博士,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贾敬敦博士,中国工程院士罗锡文、赵春江,环保部大气环境管理司机动车环境管理处处长韦洪莲等人士也在会上发表了演讲。
农业部机关服务局局长刘敏、农机化管理司副司长李安宁、农机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站长刘恒新、农机试验鉴定总站副站长刘旭、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所长陈巧敏,中国农业出版社总编辑胡乐鸣,中国农机化协会会长刘宪,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会长陈志,中国农机流通协会会长毛洪,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原副司长方言等相关领导与行业知名人士也出席了本次会议并在会议发言环节发表了观点。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