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中国医大一院检验科荣登“全国最佳专科”排行榜首位

17.11.2015  14:12

阅读提示:11月15日,复旦版《2014年度中国最佳医院综合排行榜》在上海发布。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最佳医院综合排行榜中晋升至全国第12位,并以领先20余分的优势稳居东北区域医院综合排名第一,连续六年位居东北首位。在东北区域34个专科排行中,中国医大一院14个专业名列第一位,32个专业荣获提名。今年首次参加最佳专科评选的检验科,以全国第一名的骄人成绩为中国医大一院增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全国排名第一的检验科到底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来探秘中国医大一院检验窗口背后的实力传奇。

检验窗口背后的实力传奇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临床科室,有临床基础、临床化学、免疫学、临床微生物学、急诊、医院感染和个体化医学检验室以及艾滋病免疫学重点实验室。是辽宁省第一个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学科,辽宁省高校重点学科,省提升计划学科,省高校一流特色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教育部创新团队。也是国内唯一一个同时通过ISO15189、GB19489双认可,并通过美国病理家协会CAP认证的医学实验室。检验结果在全球60多个国家得到互认。

检验科主任尚红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临床检验诊断学和艾滋病研究、防治专家,现任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附属第一医院院长。检验科现有专业人员121人,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前任主任委员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1人、辽宁省、沈阳市检验学会主任委员各1人,卫计委突出贡献专家、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5人次。

检验科作为牵头单位组织全国多中心研究,首次系统开展了中国人群常用检验项目参考值研究,结束了长期引用国外参考值的历史。已建立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等40项临床常用指标参考值标准。研究证明中国人群大部分检验参考值与国外欧美人群存在差异,直接采用外国标准存在较大医疗隐患。研究结果已发布8个卫生行业标准,并在全国广泛应用。国人参考值的建立和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效益。转氨酶新参考值可减少肝功能异常的误判,还解放了一批献血员,缓解血液短缺局面。而肌酐参考值的改变,有利于早发现肾功能下降患者。同时,国家征兵、招生及入职体检等均已采用了新标准,检验行业指南(《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4版)和国家规划教材《实验诊断学》也据此进行了修订。国人参考值的建立为我国人群疾病诊断、治疗、预后判断和健康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也解决了医疗机构间“检验结果互认”技术瓶颈中的重要问题,为减少不必要重复检查和减轻患者负担,节约医疗成本奠定坚实基础。

以病人为中心,以临床为中心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是卫计委首批个体化医学检测试点单位,负责对个体化医学检测相关管理办法及技术指南进行验证。为我国个体化医学检测的规范开展、质量保证做先行示范。尚红教授作为卫计委个体化医学检测技术专家委员会组长,牵头组织编写了系列《个体化医学检测技术指南》,目前已发布四项,还将有四项指南陆续发布。检验科个体化医学实验室以高通量测序、质谱、芯片、sanger测序等先进检测技术为平台,紧跟临床需求,开展了感染性疾病、肿瘤、遗传性疾病、药物基因组学等方面的基因检测项目,为患者提供了精准、高效的医疗服务。

检验科是中国医科大学检验系的依托单位,承担实验诊断学和检验系的教学任务。已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130余人。主编全国规划教材6部、论著10余部;参编教材及论著近20部。所承担的《实验诊断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13年成为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程”,2010年获“国家级教学团队”,为国家和地区培养了大批优秀专业人才。

在科研方面,主持了国家科技支撑、“十一五”、“十二五”国家重大专项、“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60余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项,法国医科院塞维雅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论文百余篇。圆满完成“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建立了3个国际创新型技术平台,取得了6项创新成果。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一直秉承“以病人为中心,临床为中心,质量第一”的工作理念,不断提高为临床和患者服务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