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销银器特展105件套在沈阳故宫开展
堆焊葡萄藤果盘。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查金辉 摄
在100多年前,订制中国银器成为欧洲贵族、美国“土豪”们尊贵身份的象征,用着带有梅、兰、竹、菊图案的中国元素的下午茶茶具、咖啡杯等,也形成一种时尚潮流。
昨日,由沈阳故宫博物院与长沙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白银时代——中国外销银器特展”开展,该展持续到4月22日,展出精品外销银器105件套,包括堆焊葡萄藤果盘、瓜棱形茶壶、镂空竹叶纹套琉璃碗等精美的展品。
订制中国银器成一百多年前欧洲贵族潮流
“人们只知道有中国外销瓷器,而不知有中国外销银器。但其实在100多年前的欧美国家,贵族和‘土豪’订制个性的中国银器成为一种时尚潮流,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在欧美,这样的一种潮流大概从1840年一直持续到1910年之久。”
长沙博物馆副馆长李历松介绍,中国外销银器的出现并非偶然。晚清时期,海洋贸易迅速发展,强势的西方工商业占领中国市场的同时,也刺激着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外向性发展。基于开埠城市的外侨市场需求,中国银匠深挖民族特色,制造出了既满足西方人生活需要,又具有极致“中国美”的中国外销银器。“像带有中国元素的梅、兰、竹、菊、龙凤、戏曲故事人物等纹饰的咖啡壶、茶具、果盘等生活用具,上面的纹饰都是匠人亲手一点点打造出来的,工艺精美,受到欢迎”。
精美银器葡萄藤果盘人工制作用了大半年
此次展出的晚清堆焊葡萄藤果盘,因其精细的工艺,格外引人注目。这个有着大概两个手掌高的果盘中下部,盘结着几十个葡萄串,果实加叶子都清晰可见。“这样的一个作品,因为工艺复杂,当时的手工制作需要大半年的时间。这个果盘比我们现在家里用的果盘要高得多,当时欧洲已经用茶几了,坐在沙发上,正好果盘的高度,适合拿水果。”
李历松介绍,“中国外销银器”就是采用中国传统银器制作手艺,以西式器形为主,中式纹饰为辅的银制器具。
展品被评为中国传统银器手工艺最高峰
本次展览分为“海外华品”、“艺脉千年”、“意趣相融”三个部分,以器物本身为出发点,从时代背景、工艺特色、中西风格等方面来讲述外销银器背后的故事。中国银器制作的历史十分悠久,在战国时期就有银制品出现。但中国外销银器是近年来新发现的文物类别,在中国的银器发展史上,晚期的外销银器由于数量有限,又散落于西方国家的各个家族,一度被历史尘封,被误认为是西方银器。
但在近年来,在英、美等西方国家,中国近代外销银器已经引起了收藏家、学者和博物馆的重视,被评价为中国传统银器手工艺的最高峰。“有一些外销银器能值几十万美金,从艺术价值来看,更是无价的。”李历松说。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朱柏玲
(责任编辑:李京) 作者:朱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