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进入调整期
当前经济的“六种现象”
从今年5月份开始,中国经济出现了“六种现象”,有的现象还越来越严重。第一是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感觉到了经营困难,既有成本的压力也有资金的压力。第二是债务问题不断增加。一开始是国有企业,后来是民营企业,最后是上市公司。债务问题不断爆雷,而且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第三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尤其是新经营机构不断地出问题,像互联网经营平台等不断地爆雷,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经营压力越来越大。第四是资本市场出现了非理性的下跌。第五是几乎所有投资者都感觉找不到安全性资产。第六是社会预期比较迷茫,不知道未来在哪里。
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并没有变动
这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六种现象,经济到底出了什么问题?通过分析,我们发现,首先基本面没有出现什么太大的问题,这么说基于以下五点:
第一,中国人民还是致富欲望非常强烈的群体,这种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存在。第二,中国还是世界最大的单体市场之一,市场需求处于上涨状态,而且这个市场会越来越大。第三,我们仍然是世界上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第四,我们的交通设施仍然方便和便利。第五,我们正在进行全面深化改革。虽然出现一些不同声音,比如主张民营经济离场等,但我们党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讲话中指出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这一点丝毫不会动摇。”所以说,我们党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非常大,这会不断释放发展动力。
基于这五点,我认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并没有变动。
中国经济没有进入衰退期,而是进入了调整期
基本面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那什么地方出问题了呢?分析发现,主要原因是今年我们有五件事撞在了一起,每一件事都可能对经济产生一些影响,如果单就一件事而言,问题不大,但是五件事撞在了一起,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出现了叠加,就产生了现在我们看到的种种现象和问题。
第一是防范金融风险。今年三大战役的第一战役是防范金融风险。为防范金融风险,政府出台了许多对策,比如说去杠杆政策没错,但大家知道任何金融政策都是双刃剑,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可能带来负面的东西。防范金融风险最大的问题是导致企业资金链紧张。中国一直是个高负债、高增长的国家,一下子收缩之后,那些高负债、高增长企业就很难经营了,而这些企业和其它企业有各种各样的联系,结果也影响了其它正常负债企业的运行,这样就导致资金链出了问题。当然经济下行的压力就大了。
第二是我们正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什么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经济学界把整个社会分为需求侧、供给侧。需求侧像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出口等等。供给侧就是生产侧,供给侧结构改革实际上就是产业结构调整,但是这个结构调整现在还属于空档期。原来的产业还没有完全退出,而且有的还在不断出问题,而新兴的产业还没有起来,这就出现了一个所谓的“结构调整空档期”。这种空档期会让增长速度下行压力增大,增长速度一旦下行压力增大,资金链也就会出问题。
第三是最近正在做的新旧动能转换。所谓新旧动能转换就是指原来支持中国增长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我们感觉到人力成本越来越高。中国过去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来自于人口红利,现在人口红利正在消失。按道理说,未来接盘的是技术红利,就是人口红利将转向技术红利,但是现在也处于一个空档期,技术红利还没有显现出来,整个经济增长比较乏力。
第四是现在正在进行的生态文明改革。十九大指出,我们的改革不仅仅是经济改革,还包括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成为最近推动的重要改革之一,现在要做两件事:一是提高企业的排放标准,因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废水、废弃物、固态垃圾处理。有些企业排放指标不达标就只好关门整顿、停产。二是生态修复,进一步提高对大江大河大山的保护。过去没有这个指标,有的企业建在了大河大山边上,现在面临搬迁停产。这两件事,再加上我们有的地方执法比较粗暴,就更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
以上问题都属于经济转型必须付出的代价,是“成长中的烦恼”,只能在发展转型中解决。
第五是中美贸易摩擦。本来中美贸易摩擦对我们直接影响并不是太大,但是没有想到心理影响大。贸易战如果十年前打,我们可能就会承受不了,因为当时我们是出口导向型增长的方式。中国从2008年开始就调整,调整为内需拉动型经济,调整了十年,到2017年应该是基本调整过来了。这个时候打贸易战对中国的实际影响不是太大,能承受得起,但是没想到心理影响大。只要美国一加关税,第二天中国股市一定大跌,心理影响反过来通过一系列环节影响了现实经济,导致下行压力变大。
通过这一系列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就是,中国经济没有进入衰退期,而是进入了调整期。估计调整期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调整期如果能度过的话,中国将可能进入到我们理想的高质量增长阶段,所以大家不要紧张,研究一下世界各个国家的负债情况,你就会发现中国仍然是持续增长状态较好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