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稳投资、扩消费加力增效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中央财政继续保持一定的政府投资增速,优化投资结构,并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有力地促进了稳增长目标的实现。
中央财政投资力度今年最大
“今年中央财政的投资力度是历年最大的,不仅直接投资规模有所扩张,还通过准许地方政府发行置换债券间接扩大了投资规模。”白景明说,今年财政部下达三批共3.2万亿元置换债券额度,主要用于偿还2015年到期债务。尚有剩余的,用于偿还以前年度逾期债务或以后年度到期债务。这一做法不仅有利于优化债务结构,降低利息负担,缓解部分地方支出压力,还能腾出更多资金用于重点项目建设,有利于保障在建项目融资和资金链不断裂,处理好化解债务与稳增长的关系。
据了解,截至10月20日,各地已经发行置换债券2.7万亿元。
此前,今年我国还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规模6000亿元,其中,一般债券5000亿元,专项债券1000亿元(不列赤字),主要用于国务院确定的重点方向,优先用于支持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普通公路建设发展、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改造、智慧城市建设等重大公益性项目支出。
白景明表示,新增6000亿元地方债的规模并不大,而3.2万亿元的置换债以后要分年度偿还。从时间安排上看,置换债的风险还是可以化解的。总体上讲,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尚属可控范围之内。
在白景明看来,今年中央财政在投资领域一个突出的亮点就是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改造和海绵城市建设。前两年,中央财政也对地下管廊进行投资,但没有今年力度这么大。另一个亮点就是中央财政投资方式上的转变,更加侧重PPP模式投资。
优化投资结构,拉动经济增长
中央财政除了投资力度加大外,还在不断优化投资结构上做文章,使投资真正起到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白景明说,中央财政优化支出结构包含两层意思:第一,优化投资结构对稳增长起到促进作用。因为当期的投资是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进行的,而支出结构的调整则更侧重于让资金流向实体经济,起到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第二,专项资金支出结构的调整有助于我国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中央投资稳增长的切入点是增加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如大江大河的治理等。中央财政通过公共领域的治理,起到拉动整个投资和消费的目标。
白景明认为,中央财政发挥稳增长、调结构作用时,要注重两者的内在联系。稳增长在扩大支出的同时,还要侧重结构调整方面的支出。比如:中央财政加大海绵城市、地下管廊的投资力度,本身就是在调结构。无论是稳增长,还是调结构,中央财政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两者是并行不悖的关系。
对于中央财政今年提出的“有效投资”这一概念,白景明从多个角度进行了解读。
首先,这种投资不是为投资而投资,而是有助于解决供需两侧问题的投资。如中央财政加大环保、保障房等领域的投资,通过这种有效投资,达到补齐短板的作用。
其次,中央财政不仅要把有效投资投向短板,还要根据资金的紧缺度进行科学合理的排序。短板可能很多,但中央财政需要解决一些最急需解决的短板。所以,有效投资的侧重点非常清楚。例如:当前最主要的工作之一是棚户区改造,而棚户区改造有利于满足老百姓的基本生存需求。
再其次,有效投资是讲求绩效的投资。中央财政投资要注重投资乘数,拉动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中央财政投资乘数越大,说明投资的效果越明显。
最后,要注重增加有效投资与优化支出结构的关系。增加有效投资,可以直接优化支出结构,如中央财政向棚户区改造、环境保护方面进行投资,这本身就是在调整结构。增加有效投资,还可以间接带动支出结构调整,如环境保护的投入可以带动支出结构的调整,中央财政通过加大与环境有关产品的采购力度,就可以带动整个绿色产业的发展,也就是放大了产业结构调整效应。
扩大消费,让百姓共享改革红利
“中央财政所采取的一系列扩大消费举措,对于拉动消费特别是对接消费需求的变化将产生积极效应,为消费进步、消费扩张创造基本条件。”白景明说,中央财政在扩大消费方面找到的“痛点”针对性很强。例如,加强物流体系建设,支持地方政府采取股权投资等方式,建设布局合理、流转顺畅、安全高效的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就是在为刺激消费创造条件。消费的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后,消费规模才能得到扩张。
白景明认为,财政政策既要在供给方面发力,又要在需求方面着力。为购买服务降低成本,同样可以起到拉动消费的作用。实际上,我国很多消费是在释放内需。中央财政要促进降低消费成本,营造好的消费环境。比如,中央财政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意在引导消费;健康养老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相关,是关乎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大问题,中央财政对养老产业的发展,可以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由此可见,中央财政对于扩大消费所采取的举措立意高远,更多是要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共享”理念,使经济增长的红利让更多民众享受。 (记者 戴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