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精准扶贫专项资金大幅增加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2018年,中央财政安排补助地方专项扶贫资金将继续大幅度增加,达到1061亿元,实现连续3年每年增支200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规模。教育、医疗、社保、交通等方面也将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并重点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
中央财政还将深入推进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保障资金增幅,解决贫困县“不敢整”的问题;加强培训指导,解决贫困县“不会整”的问题;强化监督检查,解决贫困县“不愿整”的问题。
此外,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加强扶贫资金监管。抓规范管理,细化实化相关制度措施,确保扶贫资金使用精准;抓绩效评价,实施扶贫资金全面绩效管理,强化绩效评价和结果运用;抓监督问责,健全常态化监管机制,坚决查处资金截留、挤占、挪用等各类违法违规问题;抓信息公开,将扶贫资金、项目、政策等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据介绍,2016—2017年,中央财政已累计安排补助地方专项扶贫资金1522亿元。2016年,启动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2017年推至全国832个贫困县。两年已累计整合各级涉农资金6064亿元,为贫困县精准扶贫提供了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财政探索资产收益扶贫。资产收益扶贫快速发展,模式更多、范围更广、成效更大,促进了贫困群众增收,壮大了贫困村集体经济。从近年财政监督、审计等方面对扶贫资金的检查情况看,随着监管力度逐步加大,扶贫领域违规违纪问题涉及的资金规模和比例都呈现下降趋势。
这位负责人表示,脱贫攻坚越往后,剩下的越是难啃的“硬骨头”。一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难度大。2017年末全国还有农村贫困人口3046万人,其中大部分分布在以“三区三州”为代表的深度贫困地区,基础条件薄弱,致贫原因复杂,脱贫成本高。二是特殊贫困群体占比高。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比例超过40%和14%,65岁以上老人占比也超过16%,且越往后所占比例将会越高,帮助他们如期脱贫的难度更加突出。三是一些干部的认识和能力还有待提高。一些干部在思想观念、工作思路和执行能力上,与当前的脱贫攻坚任务及精准扶贫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这位负责人表示,当前还存在一些影响脱贫攻坚质量的问题。比如,对贫困户作出脱离实际的承诺,不仅超出财力水平难以持续,而且造成政策“悬崖效应”引起社会不公;有的政策举措停留在纸面,有的集中扶贫资源搞缩小版的“大水漫灌”,有的政策落实大而化之缺乏瞄准;一些地方虚报冒领、贪污挤占挪用扶贫资金的问题仍时有发生,在乡村两级尤为突出;一些地方项目规划不科学,前期工作不足,造成“钱等项目”的情况;一些地方资金项目公开公示不到位,群体监督作用有待挖掘。此外,一些地方和脱贫攻坚工作的某些环节上,还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数字脱贫和虚假脱贫等问题。
(记者 李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