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发布春节消费警示:年夜饭别被花哨菜名迷惑

17.01.2017  13:04

  本报讯(华商晨报记者赵威)随着年味越来越浓,各类年货、礼品、餐饮、旅游等即将迎来一年中的消费高峰,消费纠纷也随之增多。

  昨日,中消协针对热点消费领域发布春节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节日消费时,谨防掉进消费“陷阱”。

  警示一:理性购物避免冲动

  为促进节日消费,商家的各种打折促销活动层出不穷。

  中消协提示,消费者选购年货时,切莫被低价冲昏了头脑,盲目消费。参加促销活动时,要留意商家的促销信息、时间范围和限制条件等。购买商品或服务后要主动索取票据证明并妥善保管,发现质量、服务等问题,可与商家协商处理,协商不成及时拨打投诉举报热线。

  警示二:到付包裹认真验货

  随着节日销售的走旺,快递物流业务量也增大,不少骗子利用消费者不当面验货的习惯,通过向消费者寄送空包裹或劣质商品,利用快递到付业务进行诈骗。

  中消协提示,消费者在接收物流包裹时,一定要核验是否为自己网购的商品,不要接收来路不明的快递,特别是对于需要到付的包裹,接收人或者代收人最好当面拆开包裹验货,防止上当受骗。

  警示三:家电消费注意安全

  春节期间,很多消费者回乡过年或外出度假。

  中消协提示,外出期间,消费者一定要提前做好家中燃气热水器等家用电器的安全防护工作。带有主动防冻功能的燃气热水器工作环境温度必须在-15℃以上,对于跟室外空气接触的燃气热水器等家用电器,消费者春节外出前一定要做好断水断电工作,防止因长时间不使用接触冷空气而被冻裂。

  对于其他家用电器,消费者也应在外出前做好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确保财产安全。

  警示四:年夜饭预订慎防侵权

  岁末年夜饭一直是春节的传统保留项目,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到酒店吃年夜饭。

  中消协提示,消费者在预订酒店年夜饭时,避免纠纷牢记“三注意”:注意区别定金和订金,二者有本质区别;年夜饭一般是固定套餐,在挑选饭菜时,不要被花哨的菜名迷惑,尽量弄清每道菜的名称、内容、规格和价格,同时弄清具体的收费项目。如,是否可自带酒水,有无最低消费、开瓶费、包间费等;消费者要保留好预订票据、书面协议、收据、发票等凭证,以便在权益受损时方便维权。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
小区消防通道画上停车位 警方取缔
  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38号刚刚引进新物业,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