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党支部+”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30.06.2019  07:36

  初夏时节,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古楼子乡南荒沟村一派繁忙景象:山上,男人们为桃树打药施肥;山下,女人们在大棚里采摘蓝莓。“以前的南荒沟,除了荒山,就是沟岔。现在,沟不荒了,岔都通了,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两万多元。”村党支部书记杜元东高兴地说。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丹东市通过“党支部+”发展模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质量提升行动,让农村党支部成为团结党员群众、引领产业发展的战斗堡垒,探索富民强村之路。一年来,丹东市共有178个村依托“党支部+”发展模式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带动增收1.97亿元。

  2018年2月,丹东市开展乡村振兴大调研。调研发现,全市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100万元的31个村,都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组织。根据调研结果,丹东市委、市政府出台《深化农村改革壮大村集体经济三年工作实施意见》,提出“党支部+”发展模式,即通过不断提升村党组织组织力,组织动员农村党员和群众,积极探索多种产业发展方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群众共同致富。

  凤城市边门镇建设村多年来尝试了许多项目均惨淡收场。在“党支部+项目”发展思路的引导下,村党总支书记孙玉安领着村“两委”把闲置多年的老旧村部改造成老年公寓,凭借毗邻玉龙湖景区的区位优势,使得村集体年增收35万元。

  农村产业发展,不仅要有领头羊,还得选准一条好路径,投入相应资金。为了助力壮大村集体经济,2018年以来,丹东市累计投入资金1.48亿元,扶持项目296个,实现村均增收5.2万元,打造集体经济年收入超10万元的村157个。

  今年3月,丹东市委组织部会同市农业农村局,到獐岛村、建设村等6个典型村蹲点调研,总结出“党支部+旅游”“党支部+合作社”“党支部+电商”“党支部+项目”“党支部+农户”5种符合丹东市实际的具体模式,为各乡村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思路。

  包司南本报记者黄宝锋蔡晓华


(责任编辑:贺晓雁) 作者:

大连持续增殖放流丰盈“蓝色粮仓”
大连持续增殖放流丰盈“蓝色粮仓” “十三五”期间水产品增产18.辽宁频道
棕榈油期权6月18日在大商所上市
棕榈油期权6月18日在大商所上市 成为我国首辽宁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