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打造特色传统节日文化活动
丹东市“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节日文化”示范项目2016年10月通过国家验收。该项目创建以来,将传统节日与地域特色文化相结合,组织丰富多彩的特色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内容策划、模式构建、制度设计、机制建设等方面摸索积累了新经验、新成果,对推动丹东地区乃至全省今后一个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项目内容丰富多彩
围绕“打造主题传统节日文化,建设地域特色文化名城”的创建思路,丹东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节日文化活动。
“五百迎春”系列活动举办百队秧歌闹新春、百支唢呐迎新春、百面军鼓擂新春、百家彩灯映新春、百幅童画绘新春,营造出地域特色的浓浓年味。“正月正”京剧票友活动以丹东少儿京剧团为主体,吸纳老干部京剧协会、锦绣剧社等11支京剧票友队伍,举办系列公益演出,并延伸到二月二的京剧票友演唱会,传承弘扬国粹。“清明祭祀缅先烈”系列活动组织各界群众及中小学生到志愿军过江点、鸭绿江断桥、志愿军指挥所和抗美援朝纪念馆遗址等场所,开展纪念和祭扫活动;组织“城市文化和抗美援朝精神征文活动”、“抗美援朝纪念馆讲解员走进直播间讲述英雄事迹活动”,开展抗美援朝文物征集活动。“朝鲜族民俗游园会”邀请沈阳、大连、延边等地的朝鲜族同胞参与;组织朝鲜族民俗特色文化博览会、朝鲜油画展、中韩摄影艺术展等文化活动,以保护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七夕节”系列活动包括“鹊桥情”古典诗歌诵读、经典歌曲演唱、传统器乐演奏、中国经典音乐茶会、本土名家作品赏析、“爱在七夕”大型相亲会等内容,引导建设和睦家庭。“花月夜”系列活动举办中国经典音乐广场、少儿古典诗词朗诵、京剧票友演唱、交响乐演奏等,以中秋赏月的形式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社会和谐的节日氛围。“重阳节”系列活动组织朝鲜族“花甲礼”展演、夕阳红广场舞队展演、老龄合唱节、重阳舞蹈节等,在全社会营造尊老敬老的良好氛围。
通过项目创建,打造具有鲜明地域民族特色并具有时代性的传统节日文化,准确把握了地域民族群众的文化需求,构建形成了演艺活动系列、展览展示活动系列、阅读活动系列、健身活动系列等系列化的地域特色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充分调动了群众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参与热情,促进了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很好地满足了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使传统节日公共文化产品的影响有效提升。
经验做法特色鲜明
构建地域特色传统节日项目体系。构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适应本地群众口味的文艺创作活动、表演活动、展览活动、阅读活动、培训活动、健身活动等系列活动,具体项目达到100项。充分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推动非遗项目参与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深入开展传统节日地域特色文化下基层活动,推进传统节日文化项目传承弘扬。
不断丰富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在示范项目创建过程中,积极打造传统文化活动,充分发挥传统节日人际交往和伦理教化的优势,集中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传统节日办成爱国节、尚德节、文明节、亲情节、友情节。打造民俗文化活动,在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中,注重体现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婚嫁敬老等各种民俗文化,展现各族人民优秀的文化传统,以增强民族认同感。打造娱乐文化活动,在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中更多地融入民间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游戏、杂技等,增加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的娱乐性。打造非遗文化活动,在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中,充分运用丹东农民画、满族荷包、宽甸根雕、黄波陶艺、满族粉饺、黏火烧、朝鲜打糕等非遗项目,增强节日文化的独特魅力。
结合实际强化项目创建保障机制。强化领导保障,成立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强化经费保障,制定了相应的经费管理制度,财政部门建立了专项资金,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项目创建。强化制度保障,开展制度设计课题研究,出台《关于加强城市文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示范项目创建规划》《丹东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打造具有地域特色传统节日文化”实施意见》等涉及人才、资金等政策制度,出台了多个保障制度文件,初步形成了传统节日文化服务的制度化、长效化机制。
不断加强传统节日文化队伍建设。通过成立丹东市群星艺术团,将文化骨干网络其中,带动全地区建立健全由文化专业人员、志愿者、业余文化骨干组成的基层文化服务队。目前全市长年活跃的文化服务队由创建前的82支增加到142支,文化服务人员由创建前的3100多人增加到4000多人。文化队伍体现特色,有以民间艺人为主体的丹东鼓乐,以校园和军营为主的丹东单鼓队,以朝鲜族群众为主体的四物打击乐队、以上打家什高跷和海城高跷等为主要特色的高跷队等。下发《加强传统节日文化骨干队伍建设的通知》,加强对基层文化服务队管理,为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的开展奠定了深厚的队伍支撑。(公共文化处 丹东市文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