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水利精品工程扮靓山水凤城(图)
环绕凤城市的二道河、二龙河、草河成为集硬件设施、人文风景、水土保持、疏水防洪于一身的新式水利工程范本。
核心提示
炎炎夏日,借助凤城市环城生态水利工程的精心描绘,大自然的调色盘用纯正的色彩在环抱凤城的二道河、二龙河、草河等大小河道两岸尽情挥洒出绚丽的图景。近年来凤城市斥巨资打造精品水利工程,一幅精雕细琢的环城水利工程蓝图逐步向人们展开。
春暖花开时,蓝天碧水引来水鸟嬉戏飞翔;冬日里,白雪覆盖的河畔整洁修长,空气清新,适宜人们滑冰、散步;每逢夏夜,茶余饭后市民还会纷纷来此休闲避暑,在水面划船、垂钓,俨然水上公园一般。整个工程水岸绿化率达90%,彻底改变了水利工程功能单一、外形死板的旧模式,使市民深切体会到水利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快乐与好处。
精品工程入画来
凤城市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二道河、二龙河、草河将整个市区紧紧环绕。然而,原二道河、二龙河、草河的总体形象是泥土坝、脏河水,既影响城市外观和投资形象,也难以在汛期发挥防洪作用。为此,凤城市下决心为家门口改头换面,在兴修水利工程的同时做精做美,让环城河道融防汛和美观于一体。几年来,凤城市投资6亿元打造精品工程,实现生态凤城,使二道河、二龙河、草河成为集硬件设施、人文风景、水土保持、疏水防洪于一身的新式水利工程范本。
凤城市把河道生态治理与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河道生态治理不仅提高了河道防洪能力,同时也改变了城(镇)区的面貌,创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实现了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使过去垃圾成堆、杂草丛生的河道变成了实用和美观合二为一的亮丽风景线。如今的凤城市区二道河、二龙河、草河及赛马、东汤、通远堡小城镇河畔,已经变成了整洁美丽、生态人文特色并重的绿色公园,为招商引资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凤城市经济繁荣与发展。
凤城市政府把精品水利工程的质量放在首要位置。各项水利工程的承建单位均为专业资质建设单位,始终坚持专业部门设计、专业人员监督、专业队伍施工。同时,防洪工程建设标准为30至50年一遇,整体提升了凤城市城防能力和水平,让市民的安全感倍增。目前,环城工程正在逐步推进。整个工程将沿水路围绕凤城市区一周,不但要利用生物工程将河流环境全面改善,形成生态长廊,更要将二道河、二龙河、草河通过工程整治,变成维护、保障凤城市安全度汛的护城河。
生态治河理念新
近年来,凤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河道建设,把城区内河综合治理作为改善民生和美丽凤城建设的重要抓手,持续推进河道治理工作。围绕生态文明凤城的建设,该市充分发挥河道生态环境、景观休闲、滨水利用等功能,建成了集“防洪、景观、生态”于一体的综合性河道,突出河道的自然性和生态性,打造成为人水和谐、生态宜居的幸福家园。
凤城市水利水产部门在调查中发现,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受资金等因素限制的凤山大梨树村、大堡宝林村、红旗四家子村等地区,在个别山区小河道治理中采用坝前埋植柳干或栽植枫杨、堤后栽植杨树的方法,治河护岸比较有效。针对小河道“怕冲不怕淹”的特性,经过凤城市委、市政府认真研究决定后,该市有计划地在中南部地区部分小河道试验性推广。最终确定以枫杨为主,进行生物护岸,收到显著成效。
记者来到宝山镇小四台子村5组的大甸沟桥上,正看到71岁的村民矫淑琴在巡河护岸。见到凤城市水利水产局局长周武,她打开的话匣子就收不住了:“老百姓种的枫杨树苗都是不花钱白给的,俺们种完了就各自管理各自河段的,修枝打杈、平茬的枝条还归俺们自己用,这样的好事老百姓都愿意干。”在老人的指引下,记者看到了她家管护的一片枫杨树长势喜人。老人说:“这种树长得快,还茂盛,到雨季的时候,护着河岸挡水可管用了。有了这些树,俺们这些住在河岸边的人就都不用怕水淹房子了。”
多年来,该市累计整治河流2272条(段),营造护岸固堤林5866公里,栽植枫杨、杨树、柳树、梧桐等各类苗木4526万株,种草230万平方米。如今,全市中小河道两侧大部分已郁郁成林,每逢夏季,两岸绿树成荫,满目苍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