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师为捐骨髓救人 忍剧痛不吃止疼药
隋兵是丹东某医院一名麻醉师,7月13日在沈阳接受造血干细胞采集,成为辽宁省第17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这名高大帅气的“麻醉男神”平时内向、话少,但一提起公益事业就兴奋:“平时都是参与医院的抢救,这次我要换一种方式救人了。”
两次配型成功他从未放弃
“我在上大学期间就有捐献遗体和器官的想法了。”7月13日,躺在解放军第463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的病床上,隋兵看着鲜红的血液顺着管子流进身旁的机器,采集干细胞后又从另一根管子流回他的体内。这一去一回,留下的就是另一个陌生患者生存的全部希望。
隋兵今年已经45周岁,刚好压着造血干细胞捐献适宜年龄(18-45岁)的上限,能够成功捐献在他看来甚至是一种幸运。2006年,他在一次偶然献血时,签署了同意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书。7年后的2013年,他接到了配型成功的电话,并到医院做了体检,采集了进一步配型的血样。想不到采样后,再无音讯。“可能是受助者那边有什么问题,捐献没有继续进行,就中止了。”隋兵说,今年4月,他再次接到中华骨髓库辽宁分库的电话,上一次未能顺利进行的捐献,将被重新启动。他当即表示同意捐献。
为救人咬牙不吃止疼药
按照相关程序,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者与受捐者是不能了解对方信息的,隋兵只知道对方是一名1983年的女性,在北京接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因此,隋兵匿名给受捐助者写下一封鼓励的信:“虽然命运的不公让你备受病痛折磨,但依然要感谢命运,让十万分之一的你我相遇。……无需言谢,因为我是医生。医生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只是这次换了一种形式……”
在正式捐献前注射血液动员剂时,隋兵出现了不适反应,全身的骨头疼得要命,尤其是胯骨、腿部,疼得他一个大男人都忍不住掉泪。可即便如此,他硬是咬牙不肯服用止疼药。“就怕我吃了药,会给受捐赠人带来什么不良影响。”
同事眼中的公益“代言人”
隋兵不仅是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009年他签署了角膜捐献志愿书,2013年又成为器官和遗体捐献志愿者。“社会上常流传医护人员不献血,献血有害健康的传闻,那都是谣言。我身边很多同事都献血,我妻子和正在上大学的儿子也都献过血,他们都很支持我献干细胞救人。”
在同事眼中,隋兵更是一位公益事业的“代言人”。“他平时很内向,但特别能干,对公益无比热心。”隋兵的同事介绍,隋兵是丹东红十字会的客座讲师,每年会免费为百姓做数场公益讲座。作为医院的麻醉医师和后勤负责人,他还多次组织医院的员工加入骨髓库,很多人受到他的感召成为志愿者。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唐子匀摄影记者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