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繁荣当代文艺该做些什么

21.11.2014  16:05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裹携下,艺术产品在极大丰富的同时,也是泥沙俱下,乱象丛生,出现了“”与“”的不和谐。当下,处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时刻,为繁荣当代文艺创造,该做些什么?近日,北京文联旗下的文艺家们聚集一堂,探讨如何才能创造、创新,成就当代文艺精品,发展年轻一代,培养引领时代的人才,如何具备世界性眼光,让民族文化产生国际影响。 

   艺术繁荣不能是“大跃进”式地促动  

  北京文联副主席索谦指出,文化的发展繁荣,首先一个前提是要“敬畏文化,遵循规律”。他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部分文化产品会演变成商品,走入市场,然而无论如何,我们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文化产业始终要明白文化的本质是精神生产,如做电影、做电视剧,或者说舞台剧等等,关注的不仅是票房有多高,收视率是多少,而要关心文化产品对观众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进入市场的部分对精神的本质起到破坏作用,那它就不是真正的文化产品,不利于文化繁荣和发展。所谓“敬畏”是指须得从本质上把握文化的精神,遵循文化的规律,只有掌握了规律,并且按照规律去建设,去创作,文化才能够发展,才能够繁荣。 

  北京公安文联常务副主席郗丙义也认为文化的发展须得遵循规律、不浮躁,切忌运动式、跃进式地发展。现在,他指出:有些地方为了“营造”出繁荣的态势,打造出很多的文化村、文化店,规定一户一项,一人一特长,如果文化搞成这样的运动,就是盲目跃进,脱离了文化的本意。 

  国家博物馆展览策划与管理中心馆员李万万提到了一个现象,2005年之后,各个美术门类的展览活动从数量上都有明显的增加,这些不同类型的展览当中,不免有些是纯粹以经济效益的实现为主要目的,有些展览中的美术作品,水平亦是参差不齐。 

  中国传媒大学教师赵晖提出,应建设健康良性的批评环境,她认为现在我们的文艺批评是讲价值,不讲价值观,讲有意思,不讲有意义,讲表扬和自我表扬,不讲批评和自我批评,总体上缺乏主动的、积极的、自觉的文艺批评。同时,她也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的年轻人有机会在文艺的大家园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公正、正义的舆论环境之下,更好的参与到文艺批评中来。 

   大师不是模仿出来的  

  “培养大师,建立人才高地在发展繁荣文艺的今天非常必要”,北京作协副主席刘庆邦如是说。他指出:培养人才、造就大师有一个过程,除了外在的环境,更重要的是每一位艺术家,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自我修炼。 

  中国文联出版社副总编朱辉军肯定了自我培养的重要性:“当今时代很需要的是文化通才,如开拓文化新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懂经营、擅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适应文化走出去需要的国际化人才等等,然而不管哪一类的人才,最关键的是自我意识的树立和执行”。他特别强调了文化通才的重要性,从历史上看,每到大的社会变动,大的历史关口,都涌现出大量通才,再看现在,不管是作家、画家,还是艺术家、书法家等都越来越闭关自封,古代的书法家从来不是专门专职去写字,他们具有人格魅力和丰富的社会阅历,积淀到他的笔下才会成为书法大家。 

  中国杂技团总工程师王建民发出了“何为大师,怎么样培养大师”的感慨,他说:“现在我们不敢轻易说大师,因为一直以来,我们大多时候都在学前辈,如怎么样把梅兰芳的艺术学到手,如何再出个陈艳秋,可到最后发现没有了创新,丢失了个性,缺乏自我,而真正的大师并不是模仿得来的,我们要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走出自己的风格,表现个性、表现自我。 

  北京舞蹈学院教授许锐提到,推动文艺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要注重对青年人的培养。他说:很多舞蹈专业毕业的年轻人为了生存脱离了舞蹈,很可惜,应该为他们创造环境,让他们学有所用。 

   穿越、秘史成就的历史难以让世界认同  

  北京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谢嘉庆就怎样加强文化观念,使中国的文化艺术走出去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是要广阔的视野,所谓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第二要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比如我们建立一个中国音乐文化馆,就要让最尖端的科学技术和音乐文化结合,做一个全息影像合成的展览,在乐器博物馆里,甚至不需要实物,全部用电脑模拟,演出也不需要真人,也可以动漫化;第三是要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虽然这是个很老的话题,但是要真正做到不容易,不仅仅是观念上,更重要的是在实际内容上。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戴清指出,文艺要走出去,关键的一点是主流价值的融入,树立世界的观念,全人类的观念,关注世界范围内公共性的话题,关注全人类共同的价值和情感。就电视剧而言,美国的电视剧风靡全球,美国的精神、价值观等等在世界范围传播,反观我们的国产剧,充满了穿越、秘史,或者搞笑的东西,这样是无法走出去的。中华历史源远流长,应该打造出具有民族意识,同时兼具公共意识的品牌走向世界。 

  北京舞蹈学院教授张朝霞指出要发展具有世界影响的文艺,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均衡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的均衡发展,通过我们的文化创作、文化传播,甚至文化营销,塑造民族、乃至世界的认同感。(唐  蓉) 

 

沈阳市和平区打造沈水之阳文旅创意产业带
  6月6日,在和平区文旅局指导下,辽宁频道
沈阳市第三届市民运动会6月11日开幕
  辽沈晚报记者王琳报道 沈阳市第三届市民运动会开辽宁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