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区 高端产业 决胜巅峰
广袤中国大地上,崛起的新区灿若星辰。每一颗闪亮的星,都在寻找着自我发展的最佳轨迹——
短暂数年,于洪区这颗新星,从裤脚带泥的“农业区”高歌跨入了遍地开花的“工业镇”。成长的代价让它学会用战略的目光审度世界。
于洪区委、区政府清晰地认识到:要想在未来苍穹夺得先机,必须要占领产业链高端,发展优势产业,推动产业升级,沿着“领先经济”的闪亮轨迹决胜千里。
就是这股力量,让“于洪区”成为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作为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的主阵地、开发开放的主战场、招商引资的主窗口、经济建设的增长极、改革发展的排头兵……近年来,于洪区备受瞩目的不仅有一个个重大项目的“落子”,更有一个个建设正酣的产业项目,一条条宽敞开阔的新道路,让于洪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产业撑起“擎天柱”,城市发展“威震天”。于洪区用“产业新篇”不断续写着“星空传奇”。
一流于洪厚积薄发
谁也不曾想到,超前的产业定位眼光,再加上“认死理儿”的执著精神,从不服输的于洪人捧上的成绩单令人刮目相看——
●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
●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全国首批示范物流园——沈阳国际物流港
●“辽宁最佳投资环境区”和“中国最佳投资环境示范区”
●国家现代农业集成技术示范区
●国家生态区
●辽宁省平安县(市区)、辽宁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辽宁省社会组织创新管理模范区
●沈阳首批“两化”融合试验区
“数”读发展幸福于洪
在极度理性的视角下,万物皆数,“数读”于洪发展“手账”,现实佳绩的理性倒影。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4亿元,增长2.3%,服务业增加值实现164.4亿元,增长3.4%,占GDP比重提高到45.7%
实施11项园区道路配套工程;启动53个地块土地整理,亮出净地240万平方米;开展繁张、平道等23项排迁工程,排迁各类管网30余公里,为项目建设和运营提供了坚实保障。全年开复工重点项目126个,施工面积1058万平方米。
小微企业创新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制定15条专项扶持政策,设立1亿元中小微企业发展基金。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66万元,新增创业人员1000余人。组织“创响中国·双创活动周”等主题活动100余场。
启动12处停车场建设,新增停车泊位3600余个。推进宜居乡村建设,开展道路改造、绿化提升等12项工程。
投资2000余万元,完成丁香大道和丁香广场改造,建成1.3公里景观大道和1万平方米市民休闲广场,新增2.8万平方米花卉绿地
民生类支出占总支出比重达到83%。新增城镇实名制就业15791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40965元,增长6.8%。发放各类救助保障资金3000余万元
完成19个小区“三网”改造,在全市率先通水通气,惠及居民近1.7万户。实施6个棚户区改造项目。3个回迁住宅项目实现竣工,3500户居民回迁新居。
完成6个老旧小区改造,三环以内老旧小区全部实现改造提升。加强“平安于洪”建设,刑事案件发案量下降33%,火灾起数下降8.7%;省交办信访案件办结率100%
转变思维砺行致远
“城市的天空离不开产业的支撑”。以洪荒之力发展领先经济是于洪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的坚定选择。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为重点进行了战略部署。
于洪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给出努力实现打造沈阳市高端产业发展聚集区、辽宁省改善民生首善区、国家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三大目标”。
“上篇”破题立意,“下篇”精微演绎,“只有上下篇”融会贯通,才能做好产业这篇“大文章”。2017年,于洪区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要求,紧紧围绕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决策部署,以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为重点,对标先进地区,积极促进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
增强发展软实力
招商、亲商、爱商……于洪区经济烈马奔腾的背后,有一只无形之手在引导、在扶助、在力推。
无形之手,便是政府作为之手。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在于洪区,各级政府与部门一把手,亲自率队参与招商。唯品会等大型项目,就是主管区长亲自招引进来的。
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留下来的“根基”。未来想要大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向国际标准看齐,将是于洪区下一阶段的重头戏。
抓改革释放市场活力。把改革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加快构建与发展需求高度契合、同市场要求充分对接的新体制新机制。推进“多规合一”改革,完善提升专项发展规划,对接市级信息协同平台,建立联动保障机制,促进“三标”合一,实现一个平台管理、一份表单审批、一张图纸管到底。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筹建于洪公共服务中心,完善网上并联审批系统,推行“多验合一”,实行审批事项清单制、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精简事项,优化流程,压缩时限,变重审批为重服务。创新投融资机制,推动PPP模式在基础设施领域深度应用,引导民营机构在公共服务领域广泛参与,激发社会资本活力。
抓服务焕发企业生机。实施企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培育10家市场前景好、创新能力强、有品牌效应的优质企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扶持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家科技型企业、50家现代服务业企业,带动企业提质增效;整合利用三环以内存量企业闲置资源,建设供应链金融、跨境电商服务等3至5个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业基地。深入开展创新创业三年行动计划,以专业化为导向,推动启点创客等10家创客基地提档升级;依托顺风实业、源康生物等高科技骨干企业,建成3个产业链联盟、3个科技孵化器,申报专利600项,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促进技术与市场融合、创新与产业对接。
抓保障提振投资信心。强化诚信环境保障,深入推行股权投资模式,通过股权投入支持项目建设,促进政企互信共赢;推进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制定失信惩戒联动办法,推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协同并进。强化企业运营保障,制定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实行涉企执法检查计划管理,深入开展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等五大专项整治行动,为企业创造更为宽松的经营环境。强化要素保障,全面对接沈阳“盛京人才”战略,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引育高层次紧缺人才;成立创投基金,扩大产业基金,建立应急转贷机制,破解企业资金难题;建立经济区为主体、各部门协同的征收征用机制,推动土地整理一次到位。
推进动力转换
激发产业转型新动能
聚焦产业的研发端和市场端,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于洪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集聚发展现代服务业。以永安电子商务产业园、沈阳国际物流港建设为重点,加快现代商贸物流产业集聚发展。推动沈阳铁路综合货场建成运营,启动海关监管中心建设,增设内陆干港功能,引进通关服务龙头项目,积极打造多式联运中心。实现沈阳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全面运行,建设进口商品展示中心,打通外贸通道。建设沈阳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筹建永安电商服务大厦,完善配套功能。实施服务业倍增计划,推动唯品会东北电商产业园、安吉东北物流中心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引导五洲国际工业博览城、机床城博览中心、东北石材城等商贸市场利用电商平台实现转型升级。推进“房交会”常态化,打造永不落幕的“购房节”,确保地产经济稳健运行。
转型升级工业产业。以高端化、智能化为引领,增强工业竞争力,抢占产业制高点,开辟发展新空间。加快中德沈阳节能环保产业园建设,确保德国绿城环保一期工程投入运营、二期工程动工实施,推动桑德节能环保等重点项目落地开工,全力打造沈阳节能环保产业基地。以君盾物联、地峰科技等重点项目为牵动,推进平罗湾智慧产业园建设,着力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领域增创工业新优势。深入开展智能升级行动计划,完成4项智能升级项目,带动传统装备制造业改造提升。
做优做精都市农业。瞄准高端精品、地方特色、绿色生态,优化农业结构。抓好久隆、鑫运等10个农业园区改造升级。推进荷兰芽球菊苣深加工等重点项目建设,增强农业产业支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力争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达到24个。积极发展智慧农业,鼓励农事企业采用物联网技术生产经营,打造一批示范企业、示范基地。
不断强化项目支撑。完善项目生成策划协调机制,落实差异化供地政策,着力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引进一批龙头项目,提高招商引资精准度,增强产业转型驱动力。加强与北京、厦门、南京合作对接,以商贸物流、装备制造为重点推进产业合作,探索共建产业园区。依托京沈高铁沈阳西站,积极推进高铁小镇规划建设。进一步强化项目包保机制,完善责任倒查制度,集中力量抓开工、促建设、保投产,全年开复工重点项目不少于120个、施工面积不少于1000万平方米,竣工项目不少于30个。
突出品质导向
打造城乡环境新面貌
以生态宜居建设为主线,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公共配套,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城乡宜居度和承载力。
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加快西北连接线、广业路与昆山西路贯通、浑河北堤南移、中央大街延长线等重点工程建设,推动与中心城区和周边地区互联互通。实施佛山路、细河路等8条断头路贯通工程,完善城市路网体系。以永安新城、平罗湾新城等地区为重点,推进物流港配水厂、旺牛变电站等供水供电设施建设,完善管网配套,提升公用设施综合保障能力。推进大通湖街公交枢纽站、造化公交停车场建设,统筹布局公交终点站,推动公交线路向三环以外地区延伸。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树牢精细化管理理念,优化管理体制,加大综合整治力度,使三环以内地区向中心城区看齐、与城市标准一致。推进执法权限整合,提高执法效能。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搭建跨区域、跨部门的数字化监管平台,促进市容管理上下联动、统筹协调。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力除城市环境“顽疾”。启动智能停车场建设,划定免费限时停车区域,规范静态交通秩序。持续开展“两违”综合治理,遏制增量,消减存量。以304国道、102国道、西江街为重点,强力推进城市出口路整治,统筹抓好绿化提升、景观建设、环境治理等各项工作,展现于洪新形象。
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实施丁香湖生态湿地建设,推进浑河北岸生态景观改造,开展小南河综合整治工程,打造美丽的生态水系统。扎实推进抗霾攻坚行动,大力治理燃煤、尾气、扬尘等三大污染源,严防严控秸秆焚烧,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提升空气质量。强化城市污水排放动态监管,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依法依规坚决取缔三环内畜禽养殖行业。强化政企联动、全民共建推进绿化美化,打造绿色生活空间。
跃居马上与先同行
趋势一旦走出来,犹如狂奔的野马,只有走在前面,跃居马上,紧抓缰绳,才能与之同行。
在传统经济增长点逐渐褪色的背景之下,中国经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看懂这盘大棋的走势不但需要高瞻远瞩的智慧,把握住关键的时间窗口,所作出的任何一种选择,都将对于洪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站在发展和自身优势的经纬度上仔细研判,于洪区执政者清楚地认识到:便捷化、近郊化的区位优势,广阔的用地的空间,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是于洪特色的“家底写照”。而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抢占发展先机,走领先经济之路最终成为于洪不二选择。
伴随收入和资本存量的增长,中国正在从投资和出口主导型经济向消费主导型经济过渡,这必将提升对服务业的要求,尤其是商贸物流、互联网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依托交通优势做大现代物流,凭借电商与物流的“唇齿相依”做大电商集群。在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向新向上向世界的“同频共振”中,足智多谋、敢为人先的于洪人,利用空间优势布局高端产业,努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实施领先经济理念,坚持发展不动摇,贯彻思路不折腾。于洪区释放着前所未有的正能量!
领先经济智慧成长
于洪区在认真制造一架高速“飞机”,现代服务业无异于是这架战机的机头,而农业和工业仿似它的双翼,在时代高空振翅腾飞中,智能成长。
现代工业
智能转型占领高端
放眼未来,做智识的游牧民族,哪里青草肥沃,转场到哪里——
节能环保、领先科技、智能制造……一系列占据产业链高端的工业项目成为于洪人的崭新选择。无论是对外招商,还是发展本土经济,智能革命时代,于洪重兵进入。
精锐数控、北阳电缆等8户企业列入全市计划,实施智能升级改造;新增2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德沈阳节能环保产业园纳入沈阳振兴发展战略规划,德国绿城环保一期工程主体竣工,7家国际知名企业入驻;平罗湾智慧产业园建设有序推进,君盾物联即将运营……
于洪区以大项目谋求大发展,在新常态下,硬是在全国闯出了自己的名号。30个重大项目成功签约,投资总额超过230亿元。当记者仔细翻看新项目的名称时——桑德节能环保、元易生物科技……在经济发展蓝图上,于洪区决策者让妙笔在留白处生花。
持之以恒实施工业振兴计划,推进传统产业优化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全面优化工业发展空间,着力推进技术革新,以“互联网+”和“中国智造2025”为引领,大力提升传统产业,全力打造一批国家及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形成高层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引进并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于洪“工业布局”的前瞻选择。
现代服务业
电商物流通达天下
沈阳西部门户,交通路网发达,于洪区发展现代物流,有着不可复制的地域优势。沈阳铁路综合货场全面开工,深国际、安必信、意大利维宜、家乐福东北物流中心投入运营,这些国际国内大咖级别的物流航母集中选择在于洪落户,正是对这种优势的肯定与佐证。
而与现代物流相伴相生的电子商贸,站在时代的风口出尽了风头。唯品会东北电商产业园、国美在线电商运营中心等一批项目择良木而栖,大批电商新建项目、创业人才在此风云际会。卓越的发展趋势,将它成功挺入“国家队”序列。
随着“沈满欧”国际货运班列的正式开通,特别是沈阳铁路综合货场作为陆港枢纽地位的逐步确立,于洪电子商务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此,于洪区与北京软通动力公司合作,投资1000万元开发了沈阳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集合政务、通关、金融、物流等多种功能,为跨境贸易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目前,已与海关、商检、外管等政务系统实现数据对接,与电商企业、物流公司、金融机构形成战略合作,正加速构建进出口跨境电商的产业链和生态链。
占据风口,联通世界。刚刚过去的年终岁末,沈阳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开通,让“买卖全球”的世界梦变得触手可及。未来,于洪区将举全区之力,依托自身优势,打造商贸物流产业集群,昂首挺入全球新经济贸易体系之林。
盘点于洪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可谓亮点频现:投资企稳回升,踏入上升通道;税收较快增长,贡献不断加大;消费稳步提高,表现可圈可点。
现代农业
成功上市填补空白
放眼东西南北中,巧借互联网新风,于洪区现代农业迈向了崭新高度。东亚良种繁育基地等高科技农业项目开工建设,弘侨生物在“新三板”成功上市,填补了于洪本地企业上市空白。
“互联网+农业全链条合作”提高了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君农哥、益农网等电商平台与农业专业合作社深度对接带动农民增收超过100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7935元,增长7%。
在沈阳,富成果蔬采摘基地可谓美名在外,在全市竞赛中,它以综合实力拔得头筹。2016年,喜利妈妈商标注册成功,意味着向农业品牌化道路前行的方向又进一步。而这只是于洪现代农业的小小缩影。
于洪区坚持以“一核两带四基地”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为引领,加快发展高端生态、高效特色和休闲观光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和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大力推进规模经营和标准化生产,全面提高农业规模化、设施化、产业化发展水平。
工业智造、高速物流、电子商务、现代农业……大于洪各种经济业态在一场场鏖战中、在一次次相互拉动中奋进,千帆竞发,尽显风流!
策划:于洪区委宣传部
撰稿:杜争华、徐娜
摄影:廉勇、王雁
制图:王宏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