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好礼 文化深处的记忆

08.12.2016  09:35

  前往于洪采撷好礼,捧出的是文化深处的记忆。钟氏刻瓷、手做旗袍以及闪耀着梦幻光泽的蝶翅画,三件非物质文化领域的重量级瑰宝,徐徐呈现的不止是馈赠佳礼的心意表达,更是传袭古风引领当下的“岁月山河”。

   刻瓷画:金石笔墨挥洒千秋

  “触有手感,观有水墨。”刻瓷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把中华民族的艺术精粹诗、书、画、印的笔墨气韵,篆刻的金石趣味汇聚一体并与陶瓷刻绘艺术完美合璧,既有“金石趣”又有“笔墨韵”的艺术效果,令人叹为观止。

  “如果推选于洪好礼,钟老的刻瓷画首屈一指。”12月6日,在于洪区文化馆陈馆长的引领下,记者见到了“刻瓷技艺”的传承人——钟立维。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句话说明了瓷器的坚硬,难以雕琢加工。钟老介绍说:“刻瓷是从皇宫走到民间的一个绝活,它与众不同之处,是在瓷板上刻画,要达到工笔画的水准。刻瓷画全是用自制的特殊刀具,一点点敲凿出来的。坚硬的刻刀以锤敲击在瓷器上雕刻,刻瓷画面的明暗、远近等透视效果全靠点或线的大小、疏密、深浅排列来表现,运刀的轻重、快慢、虚实等技法,需要多年磨练才能运用自如,创造出好的作品。”

  钟氏刻瓷表现的题材主要有三大类:传统文化题材、人物肖像题材、名人书法绘画。工作室里挂着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作品,小的尺余,大的数米,这些作品完成相当不易,有的需要月余,有的则需要半年时间。

  钟氏刻瓷2015年入选辽宁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作品由日本、德国、法国和国内名家收藏,深受国内外友人的赞誉及专家学者的好评,有极高的欣赏和收藏传世价值。

  手做旗袍:国粹演绎花样年华

  手工制作旗袍是潜伏在姚俭萍身上的一枚时光胶囊,32年花样年华,26道制作程序,沿袭古法,无一遗漏。从丈量、裁剪、缝纫到镶边、盘扣、镶嵌,全部制作都是由她一针一线手工完成,程序繁杂,要求极高,是不可复制的作品。

  “我的手艺是公公传下来的,我们家做旗袍的历史已经有上百年了。”姚俭萍告诉记者,旗袍一定是要有大襟的,现在很多改良旗袍都把这道工序省略了,其实这是最不能省却的文化符号。

  越来越多的女性喜欢这种传统国粹服饰,旗袍成了这喧嚣尘世中一道美丽的风景。姚俭萍的梦想,正是通过旗袍唤醒更多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并将传统手工艺发扬光大。

  蝶翅画:翩翩蝶羽入画来

  蝴蝶画,又称蝶翅画,顾名思义画作全由蝴蝶翅膀拼剪而成。“用蝶翅入画,源自明代晚期。”赵庆春说,他想做的其实就是为蝴蝶短暂的生命,留下永恒的美丽。

  因为对蝶翅画的全情投入,赵庆春将家里的一个房间改成了展示厅,花鸟人物挂满四壁,随着太阳光影的移动,折射出缤纷的色泽。有巴掌大小的牡丹图,花鸟像,也有近1米长、层林尽染的山水风景画;有淡雅清新的水墨风格,也有鲜艳浓郁的油画风格……

  翩翩蝶羽究竟是如何入画的?“蝶翅画取材于自然,全由手工剪贴而成,靠的就是作画人的心灵手巧。”赵庆春说,蝶翅画要经过回软、展翅、防蛀、防腐、干燥以及后期制作30余道手工工序。

  “构图简洁的作品以及风景画都不用提前拟稿,画由心生,随性所至。”而人物和动物等较大作品,赵庆春会提前勾勒出轮廓,细心标记粘贴的顺序。他告诉记者,每一只蝴蝶,每一个不同的部位,都能被提炼利用,为一幅作品增彩。

  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徐娜杜争华

  摄影廉勇

 

  编辑: zfw04  
港口生产忙
  近日,大连湾辽渔深水码头生产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港区码头工人奋战在生产一线,迎来进出口装卸高峰。据介绍,今年以来大连海港口岸对俄贸易量大幅增长,据最新统计,中俄出入境贸易船舶共41艘次,较往年同期增长455%,进口货物12.人民政府
春回大地暖 水稻育秧忙
  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到了关键时期,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