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网]我省“互联网+医疗”领跑全国 推进医改热点 难点问题有效解决
省卫生计生委高度重视“互联网+医疗”工作,将其作为深化医改和推动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强力推动,全省智慧医疗、数字卫生、健康辽宁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成为全国典型,并在2016年全国卫生计生工作大会上做了经验介绍。
一、“互联网 +”信息惠民,居民健康卡“金钥匙”工程成果丰硕
一是集成对接,“一卡多用”,信息惠民成效明显。省卫生计生委依托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将居民健康卡与卫生计生服务全方位融合,与公交、医保等行业集成衔接,实现了集十二项服务为一卡的卫生信息惠民服务,解决了患者就诊一院一卡、卡多不便的烦恼,让患者享有了跨医院、跨地区看病一卡通用的便利。
二是自助诊疗,智慧医疗,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取得明显成效。目前,患者持居民健康卡到医院就诊可实现6项自助服务,即自助挂号、自助缴费、自助查阅检查结果、自助打印发票、自助打印检验结果、自助查询医疗消费明细清单,将患者非医疗候诊时间压缩至1分钟,让患者享有了“互联网+医疗”带来的自助诊疗、智慧医疗服务,患者看病难问题明显缓解。
三是城乡并重,以用促发,发卡量突破1100万张。目前全省103家医院实现了发卡用卡功能,全省14个市均实现了新农合批量发卡,全省居民健康卡发卡制卡量超过1100万张,占全省人口的25%以上,发卡数位居全国第一。
二、“互联网+”基层卫生,群众医改获得感明显增强
一是五位一体的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取得重要突破。省卫生计生委在全省所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强力推动全省统一开发的集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医疗保障、基本药物、综合管理五位一体的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目前,全省14个市均已完成招标及人员培训工作,有13个市步入软件应用部署阶段,全省基层卫生“互联网+”取得历史性突破。
二是基层卫生信息化应用取得成功。目前,全省有8个市完成了软件应用试点工作,有608个乡镇(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394个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进入系统软件在线应用阶段,已在线开展健康档案管理464万份,门诊服务210.5万人次,住院服务2.85万人次。
三是群众医改获得感明显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五位一体的软件应用,实现了县、乡、村医疗服务、基本药物、公共卫生服务、绩效管理等数据对接互通,加快了县乡村一体化进程;实现了乡镇卫生院为村卫生室配送基本药物,推动了医改基本药物不加价制度在基层的有效落实;实现了新农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对接,保证了新农合医保报销政策在村卫生室的有效落地;实现了县、乡、村医疗数据互联互通与业务协同,推进了分级诊疗、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群众医改获得感明显增强。
三、“互联网+”医疗,促进医改热点难点问题有效解决
一是在全国率先建成卫生计生健康信息服务平台。以“互联网+”思维建设了辽宁卫生计生12320健康服务平台,居民只需用手机关注“辽宁卫生计生12320”微信服务号,并绑定本人身份信息,可实现预约挂号、在线支付、在线候诊排队、检查报告查询、电子病历等移动全流程健康医疗服务,改善了就医体验,做到了便捷就医。
二是运用“互联网+”医疗推进优质医疗服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积极尝试微信、云平台等通知医院就诊时段分布信息,引导患者错峰就诊,减少患者排队次数,缩短患者门诊检查、缴费、取药和办理住院手续排队时间,缓解了群众看病难问题。
三是建立远程医疗会诊中心。省级三甲医院均建立了远程会诊中心,与100家县区级医院开展了远程会诊,促进优质医疗服务下沉,使患者在基层就享有了三甲大医院的优质服务,2015年全省共开展远程会诊服务4500余例,举办各种远程培训300余次。
四是探索出双向转诊新机制。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与沈阳市大东区医院及其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信息对接共享,形成我省急重症上转、恢复期患者下转的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新机制,促进了分级诊疗深入实施。
四、“互联网+”行业监管,推进医疗卫生监管模式转变
目前,省卫生计生综合信息平台已经实现了与18家所有省直医院财务、干部保健、妇幼保健、慢病管理、重症精神病管理、电子病历等系统数据的互联互通,并完成了与国家信息平台的互联共享,实现了对省属医院经济运行等进行在线时时监管。开发了合理用药、院内感染监测两大系统和利用大数据动态监管用药情况,建设了三类临床技术监管系统,推动了医疗管理由结果监管到过程监管的转变,提高了卫生计生行业监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