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阳光城:为共享发展注入民营力量
3月12日清早,春风和畅,在五彩阳光城多功能剧场的舞台上,由11位老人组成的管乐队循环演奏着《粉红色的回忆》等人们耳熟能详的乐曲,为即将举行的居家养老长者“同乐会”成立仪式暖场。从热情洋溢的表演中,人们很难猜到他们的平均年龄已超过60岁。随着仪式开始时间的临近,台下逐渐聚集了400余名园区业主,他们大多是以三代同堂的方式居住在这里,享受着天伦之乐。
五彩阳光城居家养老服务站站长张浩说:“我们希望通过‘同乐会’这个平台为老人提供保障性消费服务,搭建文化休闲共享平台,在保障老年人权益的同时,帮助老年人实现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和共同发展,以适应人口老龄化的新趋势。”
“发展为大,民生为要”是沈阳市一以贯之的发展理念。2010年,一份内容翔实、构想超前的《一个专门为老年人打造的现代养老社区——五彩阳光城》可研报告引起了市政府的高度关注。经过反复论证,五彩阳光城养老社区被确定为市级重点建设项目,于2012年正式启动建设。
经过三年多的建设,一座以“全国一流、东北首席”为目标的高端养老服务示范社区在于洪区蒲河生态廊道沿线茁壮成长起来,并于全国范围内率先趟出了企业创新引领,深入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专业化、社会化的新路,更以推动共享发展为指向,树立了养老服务业的全新标尺。
一座现代化的高端养老社区究竟什么样?五彩阳光城养老服务中心副总经理梁万富介绍说,五彩阳光城是以中国现有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模式为蓝本,建立起“三位一体”养老服务框架,打造而成的全国第一个全龄化养老社区。
“我们提供的服务,不是三种模式的简单叠加,而是在专业化、精细化、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催化下,将三种模式有机融合,使机构养老居家化、居家养老机构化。”梁万富强调。他的说法,从居家养老业主姜苹的生活中得到了充分印证。61岁的姜阿姨于2014年同老伴和女儿一家三口共同搬入五彩阳光城居住。她告诉记者,自己的老伴儿得了多发性脑梗,生活不能自理。在护理老伴儿的过程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她按下床边的呼叫按钮,社区医护人员都会第一时间到家里提供服务。此外,社区物业还会定期上门进行免费室内清洁,为她减轻了许多家务负担。
“不照顾长期卧床的病人,根本不能体会其中的艰难。社区工作人员简单的‘搭把手’,就能让我感觉到身体和精神上都轻松不少。我真是打心眼里感激这些工作人员,他们就像是我的家人。”说这番话时,姜阿姨眼里噙满泪水。
除了感动,姜阿姨还给记者讲述了一件趣事:一次她到外地参加亲友婚礼,孩子们白天上班无法照顾卧床的老伴儿,只得把老伴儿送到机构养老公寓。几日后,她从外地回来,打算接老伴儿回家,老伴儿却耍起了小性子,不肯跟她走。经过一番沟通,大家才弄明白,原来姜阿姨的老伴儿觉得机构养老公寓里的“小伙伴儿”多,服务更周到,生活更乐呵。
2016年春节,居住在机构养老公寓的130多位老人,有100多位选择留在公寓过年。“不是子女不孝顺,而是这里的机构养老是公寓式住宿,关起房门就像家一样。我和孩子们都觉得,在这里过年很方便,同时也对老人的健康更有利。”居住在机构养老公寓的蓝阿姨说。
梁万富说:“我们机构养老公寓与一般的养老院最大的不同是服务理念更强调增强老人自理能力,科学降低关爱等级。我们将照料变为陪伴,在生活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老人进行刷牙、吃饭等简单生活活动的自理能力训练,让他们在一点一滴的进步中增强生活信心,逐渐变得开朗。”他介绍,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功能全龄化的养老社区,必须能够承载教育、医疗、养老等多项民生需求。五彩阳光城正努力在功能上全面配套,建设了20万平方米的医院,并与省内知名教育体系合作,建立了从幼儿园到中学的教育链条,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全面满足适老化需求,从而支撑起多世同堂的居住格局。而这一格局最大程度减少了空巢老人的数量,为缓解老龄化过程中“未备先老”等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了解,沈阳现有老年人口161万,占户籍人口比例的22.1%,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23.5万,占老年人口比例的14.6%。随着全面振兴的步伐不断向前,沈阳于“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坚持共享发展与改善民生相一致。”对此,市委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推动养老产业发展,让老年人生活得更幸福,是这一发展原则的题中应有之意。当前,沈阳正围绕推进全市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给老年人提供优质养老服务,展开积极探索,筹建养老产业集团,整合现有养老资源,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参与全市养老产业发展。五彩阳光城的创新发展经验,将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张弛)
编辑: zfw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