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产业优势 营口为东部山区特色资源找出路

03.12.2015  06:53

  因为就地取材,用苞米芯而非锯末子做菌棒,黄丫口村的鲜蘑卖到脱销;因为一项防控“土鳖虫”的新技术,大庙沟村的柞蚕茧产量达到去年的3倍;因为在千里之外的边城满洲里建立分销点,打通对俄罗斯出口苹果的通道后,老爷庙村日交货值最高达百万美元……在营口市的东部山区,农民不再只盯着土里刨食的“吃饭农业”,每一个村庄都有别具特色的农产品,拿得出手的东西越来越多,腰包越来越鼓。

  东部山区的17个乡镇、221个村,群山环绕的2766平方公里土地和近40万农村人口,是营口市委、市政府的牵挂。营口市把“东部振兴”与沿海开发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挖掘农业资源和产业优势,帮扶各村确立水果、中草药、绒山羊等137个主导产业,为贫困村建设73个种植业、养殖业和林地经济园区。“不收费、不年检、不处罚”,支持新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仅今年以来就新增179户。

  充分利用独特资源,激活一方水土,带动一方百姓,营口山区特色产业村村不同、镇镇各异,适宜项目的兴起让农民收获了更多幸福和希望。

  大石桥厢房村被列为辽宁省“寒富”苹果生产基地,村民去年采收苹果150万公斤,收入600多万元。纬度适宜、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使得营口山区水果糖分高、口感好、耐储存。

  盖州毡帽峪村村民则在山林间搞起野猪和笨鸡养殖,既护林又增收。营口市发展榛子、大扁杏、中草药、山野菜、食用菌、野生动物驯养殖、林产品深加工和森林旅游8个涉林产业,以山林资源为依据因地制宜,可以“一村多业”,也可“多镇一业”。

  盖州榜式堡镇马连峪村的刘易刚今年绒山羊销售额达120多万元。依托辽宁省绒山羊原种厂的区位优势,全镇9个村的2000多户农民从事绒山羊养殖,年产值超过1.2亿元,已由数量型、零散型、粗放型向规范化、标准化、精品化方向发展。

  如今的营口东部山区,农业颜色越来越丰富,农业版图越做越大,支撑着营口农业总产值和农民收入以每年12%的速度递增。

大连持续增殖放流丰盈“蓝色粮仓”
大连持续增殖放流丰盈“蓝色粮仓” “十三五”期间水产品增产18.辽宁频道
棕榈油期权6月18日在大商所上市
棕榈油期权6月18日在大商所上市 成为我国首辽宁频道
朝阳高新区融入京津冀建特色产业集聚区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 朝阳高辽宁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