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增雨并非想增就增 需要复杂的天时、地利、人为条件
7月下旬以来,我省大部分地区,人们常常会感觉到有时下一阵雨,大多数的时候,空气中总是雾蒙蒙的,湿气明显增大。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7月28日,记者从省气象局了解到,这是由于我省各地采取了人工增雨的结果。
对于人工增雨,很多人仍停留在感知降雨的结果,并不了解其中的过程。7月28日,在我省当日实施的众多人工增雨中,记者分别探访了两场现场作业的人工增雨,试图为读者揭开其中奥秘。省气象专家表示,人工增雨并非想增就增,它是需要一系列复杂的天时、地利、人为条件的。
飞机空中增雨与地面火箭弹增雨要求条件不同
7月27日,省气象局相关人士就告知记者,28日,根据气象条件,我省气象部门准备实施空中人工增雨,但具体时间并不确定。
28日上午,等待至 11时 10分,一架小型飞机终于从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起飞,向辽西方向飞去。
目前,我省人工增雨大多采用两种方式:飞机空中增雨与地面火箭弹增雨,两种方式都需要有适当的天气条件,即有过境的含水达一定量的云系经过。
同时,人工增雨前必须向相关空管部门申请空域,即在人工实施作业期间,实施的空中要没有飞机等飞行物经过。对于空中航线频繁的区域,实施人工增雨的空隙就非常小。像沈阳这样的城市周边区域实施人工增雨相对就比较难。有时候,明明有达到增雨条件的一团云系过来,但空域申请不下来,也无法操作。
省气象局负责此次空中增雨的专家翟晴飞告诉记者:“目前,我们人工增雨的飞机续航时间只有四五个小时,它需要加油,在空中撒播含有碘化银的催化剂的过程只有两个半小时至三个小时。很多人以为只要撒播了催化剂,雨就能立刻下来,这是误解。我们通常会根据云团移动速度,提前在云团上空进行撒播,形成冷凝过程,结合水汽,雨才能降下来,这需要一个过程。比如,11时10分起飞作业的飞机,预计当日夜间才能降雨。”
局地的人工增雨作业以火箭弹为主
飞机空中增雨作业覆盖区域较大,而地面人工增雨相对来说覆盖区域就较小。但两种方式各有优势。
“在强对流天气情况下,通常飞机就难以施展了,因为强对流天气会发生雷电,对机组人员与飞机安全会产生很大影响。只能采用地面人工增雨。”翟晴飞说。
局地的人工增雨作业基本采用地面人工增雨,气象专家解释,这是因为局地云团移动比较快,火箭弹人工增雨比较适合。但在地面选择发射点也有要求,定点的位置要求一定区域内需无居民,否则解体后的弹头弹身落下很可能会伤到地面居民。
7月28日下午,记者来到辽阳县小北河镇头龙湾村西南部一处高地上,这里停留着两辆火箭弹装备车,车上载着两套人工增雨系统。
下午14时左右,负责此次地面人工增雨的辽阳市气象局局长李丕杰与作业组人员紧盯着手机上的雷达回波图像,从22日至27日,作业组人员已经等了6天,28日是第七天。“当雷达回波达到一定数值时,也就是我们看到红黄两色达到一定单位时,说明达到人工增雨条件,辽阳市人工增雨办公室会给我们发出指令,我们才能操作。”李丕杰解释说。
“地面火箭弹人工增雨所给予的空域时间常常就是几分钟,有时只有1分钟时间,我们得把4枚火箭弹连续发射出去。”作业组人员张超道出发射过程的紧张感。
气象专家解释,根据云层高低情况,火箭弹发射分不同角度。通常火箭弹发射8秒后,即可达到预定的高度,有的进入2000米以上的低云层,有的进入6000米以上的高云层,自动撒播装置在云层上面启动开关,进行碘化银撒播。撒播后,火箭弹将分成两块,分别由降落伞牵引落地。根据云团运动速度和方向,通常降雨会落在距发射点20公里处,而并非就在发射点下面。
15时40分左右,在头龙湾村,作业组人员将装有碘化银的两组火箭弹发射至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