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让城市光彩照人!” ——辽宁鲅鱼圈区大力发展群众文化见闻
新华社沈阳10月25日电(记者 孙仁斌)深秋的鲅鱼圈,海风已经转凉。凉风却挡不住市民们外出健身、活动的热情。入夜后,27万平方米的世纪广场上,华灯高照,游人如织,广场舞、徒步走、大秧歌、轮滑队……各种不同的运动团队穿着各自的队服,聚集在一起运动。近年来,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大力发展群众文化,如今,群众文化已如一朵朵雏菊,绽放在秋夜,绽放在鲅鱼圈的各个广场、社区、村屯。
鲅鱼圈区行政区划面积26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万人,是一座新兴的滨海城市。记者在这里看到城区内规划整齐,市容整洁。现代化的大剧院、图书馆、市民活动中心、各类市民休闲文化广场林立。
走进鲅鱼圈区图书馆,记者看到前来借阅图书的读者络绎不绝,现代化的图书馆内明亮宽敞。在二楼阅读区,不少市民周末带着孩子来读书。68岁读者刘昭俊告诉记者,他退休后从内蒙古海拉尔举家搬迁到鲅鱼圈居住,正上小学四年级的孙子作文不太好,就带孩子来这里多读读书。
鲅鱼圈区文化局局长张静贤介绍说,鲅鱼圈区群众文化发展由来已久,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群众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当地政府便开始有意识地培育、引导群众文化发展,“经过多年深耕,尤其是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加大对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得鲅鱼圈的群众文化日益繁荣,硕果累累。”
“最近这几年,我们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强调建设‘十分钟文化圈’,让居民从家里出发步行10分钟内,就能有文化活动场所供他们休闲、娱乐。”鲅鱼圈区副区长刘连军说,近年来,当地投巨资建设了服务设施完善的区图书馆、保利大剧院、设施完备的市民活动中心和世纪广场、山海广场、月亮湖公园等覆盖全区的公共文化活动广场、公园近20个;全区露天体育健身场所覆盖率达90%以上,人均拥有公共体育设施2.1平方米;组建了“电子阅览室”“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和村镇文化站,健全区、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满足了群众的各类文化活动需求。
记者在鲅鱼圈区市民文化活动中心采访时看到,一栋使用面积2.5万平方米的五层楼房全部免费向市民开放,其间健身房、台球室、麻将室、羽毛球场等各类设施齐备。中心主任栾丽萍介绍,区政府每年补贴100多万元用于支持市民免费健身和参加各类文化活动。“一些老年人,尤其是很多空巢老人,一大早坐公交车就到这儿活动,打打牌、聊聊天,中午自带午饭,我们这能热饭,他们吃完饭一直活动到晚上回家。”栾丽萍说,活动中心每天平均接待市民超过3000人,人们之间的交流多了,空巢老人的心理困惑少了许多。
鲅鱼圈区丁屯社区共有居民1.4万人,原本是几个城郊村动迁进城。农民变市民后,很多人感到不适应。近年来,社区不断加大投入,建设了社区文化活动站,组建起了乐器队、秧歌队、广场舞队等各类艺术团体,居民闲暇时还可以到社区活动站打球、打牌。“参加文体活动的人多了,打架、赌钱的人少了。”社区文化志愿者赵丽华说。
“我们到鲅鱼圈买房、定居,不只是看中它的地理位置,更重要的是在这里能感受到一种文明和文化的氛围,群众文化的繁荣让这座小城光彩照人!”从黑龙江移居到鲅鱼圈区的市民何光说。
责任编辑: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