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亿票房纪录开启纯真时代?
上周,在一片期待声中,电影《捉妖记》的票房终于跨过了20亿元人民币大关。眼下,许多人正热烈讨论《捉妖记》能不能超越《速度与激情7》(票房24.3亿元),登上内地影史票房冠军的宝座。从目前的热度和走势来看,要达成这一目标并不算难。而另一个焦点是“后《捉妖记》时代”的中国电影将会如何发展?
从2011年的《失恋33天》,到2012年的《泰囧》、2013年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再到去年的《西游记之大闹天宫》,每一部现象级电影的出现,最终都会为中国电影创作带来一个新的方向,《捉妖记》也不会例外。
如果说《捉妖记》将为中国电影开启新的时代,那么,应当用什么关键词来修饰这个时代?魔幻?CG动画?当然不是,这些标签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而《捉妖记》的成功不是技术意义上的成功,也不是营销意义上的成功,是真真正正的内容成功,更加难得的是,它传达了一些中国电影久违的价值:纯真、良善。
“小妖王胡巴在努力压抑自己嗜血的本性,放下萌萌哒小白兔,皱着眉头拿起了红红的枣子塞进了嘴里……”电影结尾的这一情节击中了所有观众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胡巴被网民封作“超级萌物”,当之无愧成为2015年夏天最红的角色。原因是什么?正如一位网友所说:“这大概是人们内心对于真善美自然而然的喜爱吧,美好纯净善良的东西总会被人们轻而易举地接受……影片里面所有的萌都带着良善的内核,让人在或哭、或笑、或感动之余,留于心底的是暖暖的爱。 ”观众的感受是最好的影评,简单两句话道出了《捉妖记》收获20亿票房的根本原因。
综合各大网络平台的影迷留言,很多人对《捉妖记》的印象都离不开一个“暖”字,这份暖正是来自电影传递出的纯真、良善。
从《捉妖记》的成功中,我们能够发现观众观影诉求的一些新动向:其一,渴望从电影中看到真善美的价值观;其二,希望创作者能更认真地讲故事;其三,对情感共鸣有更高的要求。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创作者把胡闹当热闹,把低俗当通俗,把煽情当感人,把丑恶当性格,观众在此类作品中浸得时间久了,对于认真构建故事、真挚传递情感的电影有极大的期待,《捉妖记》恰恰迎合了这种期待。
分析《捉妖记》的成功,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切入,但最不可忽视的就是对其内容与内涵的关注。如果更多的创作者能够从中找到创作的依据,那么,或许《捉妖记》的20亿票房真的能够开启中国电影的“纯真时代”,也就是一个“认真构建故事、真挚传递情感”的时代。王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