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倡导不搬骨灰盒祭祀故人
一直以来,市民到殡仪馆骨灰寄存室纪念逝者的习惯步骤是:取骨灰盒——进行纪念活动——送回骨灰盒。近日,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从沈阳各大殡仪馆了解到,为了方便清明祭祀群众,并更好地保护逝者骨灰安全,从今年清明开始,全市各大殡仪馆将在清明期间引导到殡仪馆参加祭祀活动的市民改变祭祀方式,让大家不再将骨灰盒“抱”到院外祭祀,而是倡导大家使用带有逝者名字的纪念牌进行纪念活动。
民俗:逝者骨灰不应频繁移动
记者从沈阳文官屯殡仪馆了解到,目前该馆正在起草一份“温馨提示书”,号召前来祭祀的市民不要再将骨灰盒从寄存室搬出室外。记者从沈阳回龙岗殡仪馆、东陵殡仪馆、于洪殡仪馆得到证实,沈阳各大殡仪馆今年清明都将这样引导市民改变祭祀方式。
记者采访了殡仪馆业内几位负责人,他们告诉记者,这一做法在殡仪馆行业已经酝酿了很长时间,因为从民俗学上来讲,逝者的骨灰是不应该频繁移动的。“入土为安”一词从字面上理解,是“人死后埋入土中,死者方得安息,生者方觉心安”的意思。虽然现在提倡多种安葬方式,但给逝者一个安静的环境,让他们“安息”,仍能充分体现对逝者的尊重。
移动骨灰盒增加骨灰受损风险
据记者了解,按照惯例,逝者火化后会在骨灰寄存室寄存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安葬,或长期寄存。在寄存期间,遇到清明节、农历七月十五、农历十月初一、农历腊月二十三等重要日子,很多市民要来纪念逝者。
以往市民的祭祀程序是出示骨灰寄存证先取出骨灰盒,然后到室外纪念区进行纪念活动,活动结束后再将骨灰盒送回。纪念活动后,一些市民将鲜花、水果、酒、打火机等物品同时送回寄存柜中,大大增加了骨灰盒受潮、虫咬、损坏的风险。
只是提倡不强迫市民表示欢迎
记者从多家殡仪馆获悉,各殡仪馆提倡市民可以将带有逝者名字的“纪念牌”取出,进行祭祀活动,活动结束后将“纪念牌”送回。对于没有制作纪念牌的市民,殡仪馆可提供“一次性纪念牌”,市民可将逝者名字写上,然后带到统一纪念处进行纪念活动。
记者还同时了解到,各殡仪馆“不搬动骨灰盒”的提示只是引导和倡议,不强迫实行,市民可以自愿。但今年殡仪馆会在骨灰寄存室大规模宣传引导。
据记者调查,对于清明节殡仪馆这一倡导很多市民表示认可。一些祭祀市民表示,本身自己也不愿搬动骨灰盒,只是因为从众心理作怪,看别人取出了骨灰盒,自己就照样做了。有些市民因为不敢进骨灰寄存室甚至让工作人员帮忙取送骨灰盒,听说这一倡导,不敢取盒的市民也表示赞同。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徐微微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