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渣”到“学霸”的工艺大拿
8月17日清晨,沈阳石蜡化工有限公司聚乙烯分厂工艺工程师于洋换好工作服就到控制室查看前一天晚上的生产数据,对聚乙烯装置他可以说是整个工厂最熟悉的人,因为装置的规程是他翻译并编写的,也因此两周前他获得了2015中国化工奖章(敬业化工类)。
于洋今年33岁,聊天中他玩笑的告诉记者,他编写的那套规程硬是把他从英语“学渣”变成了英语“学霸”。
2007年于洋从沈阳化工抽调到CPP项目办任技术员,负责的聚乙烯工艺,这项工艺是沈化集团从美国一家公司引进的技术,资料全英文,当时因为CPP及下游装置建设资料翻译量巨大,沈化集团自有翻译不够用,校对和聚乙烯相关内容的工作落在了于洋身上。那段日子,他白天黑夜都在现场,一边学习工艺知识,一边发疯一样的翻词典、背单词,用他自己的话说,要面对之前十几年都不愿面对英文,真是“生不如死”。
在经历了无数的磕磕绊绊之后,于洋终于“连滚带爬”地完成了资料的校对工作,更大的收获是学懂了聚乙烯工艺流程,2009年初,于洋接到了新任务,编写沈化自己的装置规程,让一线工人能按规程操作设备。当年8月设备投产,于洋在编写出操作规程的同时,英文水平也达到了能和美国公司做技术对话的水平,他的努力,为聚乙烯装置顺利开车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4年,为了改变规模小的竞争劣势,沈化集团从美国引进了“茂金属聚乙烯”工艺技术,聚乙烯装置面临改造和重新开车。作为分厂唯一工艺工程师,于洋面对巨大压力。“如果说上一次开车时成长,这一次对我来说就是蜕变,脱了一层皮的那种疼。”6年的时光,已经让于洋从一个大男孩变成了一个父亲,为了成功实现茂金属聚乙烯国产化,他只能把孩子扔给妻子。
在茂金属聚乙烯开工期间,他又捡起了辞海,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研究,一个名词都要确认很多遍。他成了开车现场的半个翻译。因为懂行减少了与美国专家交流的障碍,也成为了美国专家有事必找的对象。同时,他结合自己的生产实际经验,编制了《PE装置茂金属产品开车方案》,并对生产岗位操作人员进行多次技术培训,使他们都能熟练掌握茂金属产品生产的特点,保证开车工作的顺利进行。
(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崔扶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