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钢笔记录老沈阳
“这些年,沈阳的变化太大了,又出现了很多新的地标性建筑,我要用我的笔把它一一画下来。”
红旗旅社、皇姑影剧院、北行会宾楼……100多幅钢笔画,每幅画都承载着一段历史。梁守信,原沈阳机车车辆厂工人,一个普通的沈阳市民,用手里的一支钢笔,记录了30年前老沈阳的建筑。8月26日,当梁守信再次说起这些作品时,他更多的是欣慰:“我很高兴能用手中的钢笔,用线条来表现城市的律动。”
梁守信的这100多幅作品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画的,那时候交通没有今天这么便捷,他大多时候是去离家较近的地方写生。梁守信说:“钢笔画就是通过单色线条的变化和由线条的轻重疏密组成的黑白调子来表现物象的。这就要求画者要专注而细腻地观察被表现的东西,这样用笔才能果断肯定,才能保证线条刚劲流畅,也能进行高度的艺术概括。为了更精准的表现,每一次出去画画前,他都要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这里的故事和传说。可以说,每一次出去画画,都像去完成一项工程,有些作品通常要画一周的时间。
就在他向记者展示自己作品时,记者看到他笔下的皇姑影剧院周围那些卖冰果人、小门市部。恍惚间,仿佛穿越到了30年前的沈阳,那熟悉的街景、那熟悉的味道。
梁守信说,对于艺术来说,表现美是共通的,但各有各的方式。我的体会是,最美的线条是心灵的流露,是表现,是抒发,也同样是说明和记录,具有高度的哲理性,在其中蕴藏着精神、潜象、韵律和节奏的美感,体现作者的气质和修养。看梁守信的作品,你时时能感受得到,作品所传递出的律动之美。这也恰恰是钢笔画独有的魅力。
今年54岁的梁守信在一所高校打工,虽然工资不高,但他挺满足的:“孩子在国外工作,不用我操心。我有这份工作,还能有时间画画,挺好的。”
说到下一步打算,梁守信告诉记者,他要再用三五年时间画画今天的新沈阳:“这些年,沈阳的变化太大了,又出现了很多新的地标性建筑,我要用我的笔把它一一画下来。”
说到艺术表现,梁守信更为兴奋:“目前,从国内钢笔画整个创作脉络看,我们已经从单一的钢笔设计图、速写、线描等素描元素里解脱出来,凭借着创作工具的革新,及新材料的不断涌现,新钢笔画艺术家们积极赋予了钢笔画更多新思想、新方法、新理念,使当代表现力更强烈的新钢笔画应运而生。我们完全可以用钢笔画去表现出大画种的那种震撼、壮美的气势和表现力,去实现和创作出更大、更有深度的作品。”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蓝恩发/文
安呈浩/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