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解读!以“五个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55周年
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15周年大会精神解读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不遇之大变局,给我国社会治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同时,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人民需要的深刻变化、经济体系的深刻转型、科学技术的深刻革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转变,给社会治理带来新课题。
11月12日,中央政法委与浙江省委在“枫桥经验”发源地绍兴联合召开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55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15周年大会。会议要求,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基层基础建设为保障,与时俱进地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着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项机制: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委领导机制,健全联动融合、集约高效的政府治理机制,健全开放多元、互利共赢的社会协同机制
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
努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55年来,“枫桥经验”之所以充满生机和活力,最根本的就在于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使党组织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领头雁”。
会议要求,一定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从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高度,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贯穿基层社会治理的主线,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推动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凝聚起基层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
会议强调,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委领导机制,推动社会治理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推动社会风险防控贯穿规划、决策、执行、监管各领域各环节,提高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真正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要健全联动融合、集约高效的政府治理机制,加大基层社会治理力量资源整合力度,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系统性、实效性,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效能。要打破基层社会治理“自上而下”的线性治理模式,健全开放多元、互利共赢的社会协同机制,健全市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网状治理模式,合力界定政府、市场、社会的职能作用,充分释放微主体的大能量,打造权责统一、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命运共同体。
三个“最大限度”:最大限度赢得民心,最大限度汇集民力,最大限度尊重民意
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立场
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枫桥经验”一路走来,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其永恒的生命线,也是其创新发展的基本点。
会议要求,要主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需要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好党的群众路线,更好地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使基层社会治理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
会议强调,要紧密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对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等影响群众安全感的违法犯罪打击整治行动,更快破大案、更多破小案、更准办好案、更好控发案,切实保护人民群众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要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推广“最多跑一次”“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不见面审批”等措施,推动公共服务个性化、全时化、定制化,最大限度赢得民心,让城乡群众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大受益者。要把党的群众路线作为生命线,自觉拜群众为师、主动向群众问计,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让群众的聪明才智成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的不竭源泉,最大限度汇集民力,让城乡群众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广参与者。要坚持以人民满意为根本标尺,健全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基层社会治理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加大群众意见在绩效考评中的权重,最大限度尊重民意,让城乡群众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最终评判者。
四个作用:充分发挥群众自治的基础作用,充分发挥法治建设的保障作用,充分发挥道德建设的教化作用,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支撑作用
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作为根本方式
努力构建基层社会善治新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人工智能同社会治理的结合,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源于基层实践,是“枫桥经验”创新发展的重大成果。
会议要求,要坚持以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先导,加强智能化建设,优化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会议强调,“枫桥经验”的精髓,是群众的事情群众自己决定,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把不必要的行政事务剥离出去,把不能缺的群众自治内容纳入进来,充分发挥群众自治的基础作用,增强基层社会治理活力。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决策部署,把群众路线和法治方式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法治建设的保障作用,增强基层社会治理定力,打造基层群众用得上、离不开的法治。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充分发挥道德建设的教化作用,引导城乡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增强基层社会治理潜力,让全社会正气充盈。要树立大机遇意识、大战略眼光,加快推动“枫桥经验”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支撑作用,增强基层社会治理动力,打造具有中国气派、引领世界潮流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把好“四关”:把好“源头关”,把好“监测关”,把好“管控关”,把好“责任关”
坚持把预测预警预防作为根本任务
努力打造矛盾风险防控新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预判风险所在是防范风险的前提,把握风险走向是谋求战略主动的关键。会议要求,要把社会治理的着眼点放到前置防线、前瞻治理、前段控制、前段处置上来,提高预测预警预防能力,最大限度把各类风险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
会议强调,要把好“源头关”,善于从苗头中发现隐患、从前兆中洞察趋势,坚持前移关口、把住源头,推动矛盾风险防范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做到防范在先。要把好“监测关”,围绕基层社会治理关键环节和核心要素,加快公共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提高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能力,做到发现在早。要把好“管控关”,深刻把握新形势下各类风险形成、演变、传导规律,按照“减存量、控增量、防变量”的思路,努力使风险不累积、不扩散、不升级,做到处置在小。要把好“责任关”,建立健全权利与义务统一、风险与责任关联、激励与惩戒并重的社会治理责任体系,以责任之“塞”堵住治理漏洞,做到压力在肩。
三个“深入推进”:深入推进市域治理创新,深入推进社区治理创新,深入推进综治中心建设
坚持把基层基础建设作为根本支撑
努力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枫桥经验”发端于基层,基层基础这一本源始终不能丢。
会议要求,要以推动“枫桥经验”由乡村治理向城镇、社区治理延伸为着力点,不断提升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要从基层最小单元、最小细胞抓起,完善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建设好综治中心、公安派出所、社区警务站、司法所、人民法庭等基层政法综治单位,充分发挥其贴近群众的天然优势,更好地履行服务群众、定分止争、维护稳定等职责任务,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
会议强调,要深入推进市域治理创新,更好发挥社会治理整体带动作用。要把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战略抓手,科学规划、大胆实践,以一市一地的社会治理现代化,带动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整体水平。要深入推进社区治理创新,更好发挥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要结合服务供给、矛盾化解、安全防范、应急处置等各项工作不同要求,分门别类制定基层社会治理标准体系,使治理过程可量化、可追溯、可考核,更好发挥城乡社区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要深入推进综治中心建设,更好发挥基层社会治理实战化平台作用。要以综治中心为依托,通过集中办公、集约管理、集成服务等方式,统筹好基层政法综治单位资源力量,提高基层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