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业实践创新驱动发展 新技术、新模式轮番涌现
尽管经济增速出现下降,但种种迹象显示,我国经济增长质量正在显著提升。一个微观层面的突出体现是,在我国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中央企业,着力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新技术、新模式轮番涌现。
新技术带来新机遇
仅看宏观层面的经济数据,“减速”“下滑”这样的字眼,难免会对中国经济现状有些担心,但如果兼看微观层面不断涌现的创新成果,你会发现中国经济其实依然“活力四射”。翻看国务院国资委网站的“央企动态”栏目:
“航天科技等离子技术攻克燃煤锅炉行业贫煤点火难题”“中国电子推出国产第一款超低功耗MCU”“中国海油‘南海五号’完成今年首口高产井测试”……每天,这样的好消息都不下十几条,企业中层出不穷的创新技术,正给中央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环保部授予的17个国家生态市县区之一的江苏溧阳,一个由央企中材国际提供技术、投资兴建的垃圾处理项目“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让该市每天430吨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在解决城市垃圾问题的同时,也使陷入产能过剩的水泥行业看到新出路。
在经济高速发展后,眼下工业产品很少有不过剩的,如何消化制造业过剩产能是棘手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下决心处置一批低端过剩产能,而更为行之有效的是用新技术和新思路,为过剩产能找到新的“用武之地”。
不仅如此,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说,中央企业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技改投入,在高端装备、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能机等重点领域突破和掌握一批关键技术,加快重大科技成果产出和应用,引领未来产业发展。
新模式催生新业态
要实现关键技术推陈出新、引领未来产业发展,多渠道打造有效的创新平台至关重要。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加强产业链上下游战略合作,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这些,都是中央企业正在实践的做法。
一家2008年6月注册于开曼群岛、从事半导体电源芯片产品研发与销售的高科技公司矽力杰,如今已在台湾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目前市值已达4.67亿美元。很少有人知道,其背后有中央企业投资背景。
作为国家创业风险投资和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受托管理机构,央企国投高科委托的上海华芯基金在2012年2月入股矽力杰半导体,自华芯投资之后,矽力杰的销售额已增长4.5倍。
而这,只是国投高科作为受托机构入股的数百家新兴产业公司之一。截至去年底,国投高科参股的108只基金累计投资项目达到425个,投资合计83.3亿元,所投项目中新一代信息技术137个,生物医药67个,新材料43个……90%的项目属于国家战略新兴产业。
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说,中央企业要实施资本与技术双轮驱动战略,多种形式筹集创新资本,探索建立中央企业创新投资基金,积极利用政府引导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
新布局开拓新天地
随着“一带一路”等战略规划落地实施,作为“走出去”的主要力量,中央企业正将推进资源配置全球化作为制造业培育竞争优势的新途径,在新的发展格局上,运用比较优势动态变化重塑制造业的全球布局。
一些掌握着核心技术的央企通过“走出去”开拓了新市场,在海外塑造了中国品牌的良好形象。比如,中国中材承建的马来西亚500T/D生产线项目中,全部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设备。
眼下,中国中材在东南亚、非洲、东欧、南美等市场逐步实施了项目属地公司化和相关多元化发展。2014年其境外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产业进出口额同比增长8%,截至目前共在境外承建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150条,水泥EPC业务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
重载货运内燃机车和调车机车研制企业南车资阳,经过艰苦的市场开拓,出口机车占总产量之比,最高达83.9%。南车资阳先后自主研发出5大系列、42个型号的机车投放市场,多次批量出口泰国、越南、南非、哈萨克斯坦、澳大利亚等国家。
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要求,中央企业大力推动高铁、特高压电网、核电、4G网络、建筑施工等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加快“走出去”,同时积极带动中国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努力打造好中国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