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各方优势资源 推动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

13.12.2016  17:19

12月10日, “2016中国甘蔗机械化博览会”在广西柳州开幕。这次博览会由中国农机化协会、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共同举办,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政府、自治区农机化管理局、自治区糖业发展办公室共同承办。期间,记者采访了中国农机化协会会长刘宪研究员。

刘宪在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研讨会上作总结发言

记者:据了解,专门举办甘蔗机械化博览会还是第一次,它的意义何在?

刘宪:万事开头难。虽然难,但是很重要。如果讲意义的话,我认为它在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这个领域具有开创性。广而言之,对于全面的农业机械化发展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毛泽东主席曾经把农业的种植业分成12个大的部门,叫做“粮、棉、油、麻、丝、茶、糖、菜、烟、果、药、杂”。从机械化的角度看,粮食生产是第一位的。过去我们一直也把粮食生产机械化放在首位,重点去突破。实事求是地说,对经济作物机械化重视程度不够高,当然这里面也有个经济发展阶段的问题。比如棉花生产、油料生产,机械化水平就不是很高。至于甘蔗生产的机械化更难搞,难度就更大了。但是它有特殊性,就是全国种植面积虽然只有2400万亩,但是非常集中,主要集中在广西,占全国的60%,广东、云南、海南也有一些。所以对这几个地方来说,甘蔗生产机械化就是举足轻重的,其意义不亚于粮食生产机械化。在广西举办的首届甘蔗机械化博览会,传递了政府的意见,展示了企业的新产品,交流了基层推广工作的新做法,是全面提升甘蔗生产机械化水平的一个信号。“十三五”期间如果广西甘蔗机械化生产有了突破,对于全国甘蔗机械化水平提升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意义就在这里。

记者:一般来说,重点问题往往是难点问题,甘蔗生产机械化也是这样吗?

刘宪:一定是这样。某一个方面、某一个领域相对落后,一定有它内在的原因。就甘蔗生产机械化来说,也是一个交织着经济、技术、社会、文化复杂因素的系统。比如,就经济因素而言,还是马克思讲的那个基本原理,当机械替代人力劳动在价值上更合算的时候,才会有使用机器进行生产的动力。我们注意到,我国甘蔗集中生产的区域过去的农村经济水平不是很高,人工生产有一定的经济优势。但是随着这些年来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农村劳动力价格的提高,使用机械生产越来越有了经济上的合理性,也就是说,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机械化生产的需求。我们做过计算和比较,2014——2015榨季,许多蔗农种植甘蔗每亩收入不到300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劳动力成本太高,如果采用机种和机收,可节约作业成本30%以上。当然,实践证明,机械化生产还有提高产量的作用,也是增加经济收益的。我们认为,在我国甘蔗生产区域,已经开始具备快速推进机械化生产的条件,首先是有了经济上的推动力。我们说某一个领域机械化生产难度大,首要的就是经济上合算不合算,即使从粮食生产的实践看,也是如此。

记者:这么说来,甘蔗生产机械化在技术上的难度不是很大?

刘宪:刚才我讲的意思是,经济上具备条件是机械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或者说是一个前提,但它不是一个充分条件。也就是说,仅仅有经济的必要性还不足以解决所有的技术问题。比如过去我们的水稻插秧机械化水平一直很低,以至于有“卫星能够上天,插秧机为什么下不了地”的疑问。其实抛开经济因素,插秧机下地在技术上也是有很大难度的。对于甘蔗机械化而言,我们做过调查,第一位的困难就是缺乏先进适用的甘蔗收获机械。国外的甘蔗收获机械价格昂贵、体量庞大,不太适合我国甘蔗生产方式。国内自主研发的机械在技术性能上、可靠性上还不能很好满足生产的实际需要,这里面就有不少技术上的问题,还有农机农艺结合问题。比如对倒伏的甘蔗如何收,收割含杂率不能太高,都对甘蔗收获机械的推广产生影响。这些年来,国内的农机研究部门、生产企业一直致力于提高甘蔗生产机械的技术水平,努力提高它的适应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有了一定的进步。这次博览会上展示的就有首次亮相的新品。也可以说,这次博览会是近年来甘蔗生产机械科研开发成果的集中展示。

记者:那么,为什么选在广西举办甘蔗机械化博览会呢?

刘宪:总体而言,是广西发展甘蔗机械化的需求更为迫切。刚才已经说到,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占全国的60%以上,产量也占60%以上,这种情况已经延续了10年。广西的蔗糖产业已经成为横跨工农、惠及城乡的优势特色支柱产业,涉及蔗农2000多万。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推进甘蔗生产机械化。从2014年开始,广西开展了覆盖500万亩的“双高”(高糖高产)基地建设(云南计划建设双高基地200万亩)。广西制定的“双高”基地生产全程机械化实施方案,明确到2020年,500万亩“双高”糖料蔗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其中机收率达到50%。这个指标看起来不是很高,其实任务是很艰巨的。广西在甘蔗生产机械化上有了突破,实际上就是在全局上有了突破。通过广西的辐射带动,整体提高甘蔗生产机械化水平,可以说是一个战略性的考量。

记者:这次博览会在具体安排上有什么特色?

刘宪:这次博览会的最大特色就是朴实无华,重在实效。在博览会内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各类甘蔗机械展览。邀请了国内外100多家甘蔗机械生产企业参展,包括土地整治机械、耕整地机械、甘蔗种植机械、中耕管理机械、植保机械(含飞行植保机械)、喷灌机械、蔗叶粉碎还田机械、甘蔗剥叶机、甘蔗收获机、宿根蔗管机、蔗叶拾捆机、加工及配套动力机械等,并且设立了广西糖业专题和丘陵山区中小型农机产品展区,开展的第一天就接待观众近万人次;二是作业现场演示。这大概是最吸引人的展区。有40多台不同种类的机具参加演示,甘蔗生产全过程、各环节的机械作业都能在这个区域展示出来。特别设计了人工收获甘蔗现场与机械收获现场的对比区,2000余人到现场观看,参观者身临其境,直观地感受使用机械化的效率和优势,也知道了甘蔗是怎么种、怎么管的、怎么收的。三是甘蔗收获机械化研讨会。甘蔗收获是甘蔗机械化生产的重中之重,有很多问题需要探讨。在这个平台上,分为“甘蔗生产机械化与产业模式研讨”与“甘蔗收获机械化技术及装备研发”两个专题,专家学者官员企业家见仁见智、出谋划策,建言献策,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记者:能不能简要地表达一下博览会后您的感受?

刘宪: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次博览会虽然是农机三家协会主办的,但是得到了农业部行政管理部门、事业单位和广西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也得到了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专家学者和企业的技术支撑。如果没有这些支持,这次博览会是不可能成功的。当然我们也发挥了自身的优势,展会既办出了特色,也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准,效果大大超出了原来的预期,我们感到很欣慰。过去也参观过很多类型的农机展会,但像这样专项的高质量的博览会难得一见。说实在话,很多机器我是第一次在现场看到,演示现场的机器作业起来场面非常震撼,显示了机械化作业的高效率、精准性。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的研讨发言都很有质量,很有见地,很有水平,对我们从事推进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工作人员如何确定工作思路、选择具体措施会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活动邀请了与甘蔗机械化有关的方方面面的人员,包括广西各地市的,也包括其他省市蔗区的,既有高层领导、资深专家,也有生产企业、种植大户、双高基地、糖业工厂,加上慕名而来的国际人士,各地的农机人,林林总总有万余人。大家都认为博览会办的好,应该继续办下去,建议增加国际化比重,邀请生产企业和合作社一起举办等改进意见。我们会后要认真吸取各方意见,提出下一步工作计划。

记者:谢谢接受我的采访,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刘宪:在这里我还想说,我们搞农业机械化工作的始终有一个情结,就是要把农民从繁重艰苦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这是我们的使命。我们知道,甘蔗生产出蔗糖,糖是很甜的,但生产甘蔗的过程,特别是在人工生产的过程中,蔗农是异常辛苦的。我希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早日实现,为蔗农们创造福祉。最后,特别感谢你的专访,也感谢来到博览会的所有媒体朋友。依靠媒体的宣传报道,博览会的信息在第一时间传播开来,使甘蔗机械化问题能够得到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与支持,这一点是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这次博览会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如果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能做一个专题,那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