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基本兜底线创业带动就业

13.05.2015  01:48

保基本兜底线创业带动就业

——确保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之话说保就业

  5月9日,星期六,早8时。

  沈阳农业大学的学生孙赫阳正在去图书馆的路上,等待公务员考试结果的他,想补一补未来工作中可能用得上的专业知识。

  同在这座城市,沈阳城市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四学生祝贺迪,则开始了他忙碌的一天。今年3月,他和6个朋友在沈阳国际软件园联合创办了一家公司,一款名为“锦创云”的产品已经上线运行。

  多种择业观念并存,带来的是不同的就业选择。

  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

  就业是经济运行的另一张晴雨表。

  辽宁多年的振兴与发展,在给经济注入活力的同时,也让就业一直稳定在固定的轨道上。

  随着就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我省就业结构也在悄然改善。2008年至2014年底,全省实名制就业累计755.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每年控制在4%以内,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例逐步下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逐步提高。

  今年,我省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全省实名制就业和新增就业人数均有所下降。

  相关专家将我省的就业形势概括为三句话:总量压力依然存在,结构性矛盾凸显,就业形势趋于严峻。

  面对压力,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张秀坤在接受采访时仍保持了“谨慎乐观”:“从经济运行来看,下行压力较大,但目前我省就业情况总体保持基本稳定。”

  经济下行压力,正在显现溢出效应。就业,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近一段时间,鞍山市工商联副主席陈焕平对当地部分企业走访时发现:“一些企业没有新项目开工,无法增加新的就业岗位,这种趋势可能进一步加剧。”

  记者调查中也发现,一些大企业就业岗位有效需求的确在减少。在沈阳三洋重工集团,由于社会投资下降和新增项目减少,今年集团用工量降低了30%左右。最让张秀坤担心的是,随着个别企业经营压力逐渐加大,可能会规模裁员。她说,省里职能部门已注意到这一问题,正在全力着手解决。

  相比于总量压力,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

  近来,沈阳梵天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春伟一直在发愁:招不到专业的工业设计人才。

  目前,像梵天一样的中小企业,招工数量已占全省就业岗位需求的2/3。相关统计显示,我省新增就业岗位的七成来自小微企业,其中服务业占到半壁江山。但整个就业市场,对技术工人和服务业岗位的需求却一直处于“饥渴”状态。

  而很多年轻人择业时的首要想法却是:进国企、考公务员……工作稳定点、福利好一点。

  谈及就业的这一供需矛盾,省就业和人才服务局副局长任志安表示,就业想法单一,求职者与招工者对接不顺,造成了就业的结构性矛盾。

  突出的结构性矛盾让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这样的背景下,保就业,尤为重要。